ITP病家园_血小板减少性紫癜_针对血小板低出血预防护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87|回复: 6

[医生资料库] 沈绍功中医_当代名医

[复制链接]

542

主题

1136

帖子

3971

积分

ITP病家园-新人

Rank: 1

积分
3971
发表于 2020-7-7 10: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绍功,男,(1939—)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曾任急诊科主任,基础研究所副所长等职。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胸痹急症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协作组组长,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150411214110913.jpg
出身中医世家,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专业,一直从事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冠心病急症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悬壶40余载,祖传师承,注重医德,且钻研医术,对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高血压、脑中风、妇女病以及肿瘤病的中医诊治中,处方独特,疗效明显,尤其擅长处理疑难杂症和危重急症。其临证精于遣方下药,出奇制胜,而且善于心理配合和膳食调养,以助药力。认为祛病之道“七分靠养,三分靠治”。养者,心理情志之保养;治者,药物膳食之调治矣。20世纪70年代针对糖尿病“火热伤津”证候,经深入研究,提出“火热”属标,“气虚”为本,治疗Ⅱ型糖尿病应从补气人手的新思路。主张以扶正为主,保护胃气为先。通过调整肾的阴阳,结合药物与心理疗法来替代中医对肿瘤病“清热解毒”、“以毒攻毒”、“软坚散结”等惯常治法。在中医诊治冠心病的科研攻关方面,提出“辨证序列方药”和“从痰论治”的学说观点,研制开发出“国药准字”新药“补心气口服液”、“滋心阴口服液”、“心痛舒喷雾剂”以及“安脑丸”等,在心脏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治疗上疗效确切,深受欢迎。上述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曾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科技进步二等奖;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成果三等奖、突出贡献奖等。主编心脏病学方面专著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名。继承人韩学杰、沈宁,现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工作。
治学之路

   (一)家传师授  执着中医事业

        沈绍功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异常聪颖,他一有时间就翻看家藏的医书,以各种草药为自己的玩具。年仅10岁已能背诵《药性赋》及《汤头歌诀》。1952年小学毕业后便一边升读中学,一边侍奉祖父、父亲临证抄方,并开始系统地研读中医典籍。仅仅四五年间便熟读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医宗金鉴》等数部医著,并写下10万余字的读书心得,深得父辈们的赞赏和鼓励。

        沈绍功1957年高中毕业后,参加国家统一高考,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中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现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成为首批高中毕业高考进入中医学院的统考生。开学的头一天,父亲为他写下:“学有所成,务必勤奋刻苦;悬壶行医,首当注重医德”的家训。几十年来,这20个字的家训,沈绍功一直谨记在心,并成为他毕生行医、做人的准则。

        在长达六年的大学生涯中,沈绍功在120名同学中担任学习科研委员。由于学校图书馆的座位少,看书的人多,他经常利用午休时间,带着干粮让管理员把自己反锁在阅览室里埋头苦读。正是因为这份勤奋与坚韧,为他日后的科研与临床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每逢考试前,他所在的四班同学把他关在宿舍整整3天,先熟读老师给出复习提纲,然后在教室一角集中同学们按提纲提问,由他熟练回答,同学们读几遍不如听一遍印象深刻,全都记在脑海中。因此,考试答题时,四班总是名列前茅。以后由他记题,集体听读竟成为当时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好方式,在全年级得到推广。

        不仅如此,沈绍功每年寒暑假也从未休息过。借助父辈们的医友关系,他每年都会到医院跟随程门雪、黄文东、秦伯未、金寿山、陈耀堂、陆瘦燕、陈大年、朱小南等名老中医临证,就像海绵一样汲取前辈们的丰富经验和奇方妙药。这又为他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临床功底。

        1963年的中秋,沈绍功告别了家人,带着先辈的嘱托,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仁心,风尘仆仆地来到北京。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参加工作。整整12年间,他先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和广安门医院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并在此期间拜四川名医叶心清老中医为师。叶老擅长针药并施,思路独特,处方新奇,曾担任过数位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深得赞誉。沈绍功刚出学堂大门即得名师指点,为日后的行医生涯又打下了坚实的临床基础。

        1964-1965年,也就是毕业后的第二、三年,沈绍功由组织委派到北京郊区顺义县及山东沂蒙老区巡回医疗,培养农村卫生员。在农村缺医少药的广阔天地里,广泛收治各科疾患,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为患者服务。由于白天到各村巡诊,晚间编写培训教材直到深夜,连续数月十分疲劳,以致多次白天在骑车时竟能在车上睡着,好几次掉到浅沟里才醒来。沈绍功当时在村里已经小有名气,村民除了患病找他诊治,甚至连猪、鸡腹泻也都到他门前,请求给予诊治办法。几个月来,沈绍功同贫下中农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这两年的艰苦磨练让他终生难忘:一是精神的收获,强化了奋发图强,拼搏上进的毅力及同患者的深情厚谊,是一次医德医风的再教育;二是医疗技能的明显提升,是一次从“书呆子”到“实践者”的有效转化。

   (二)不囿陈规   创新诊治思路

        20世纪70年代初,沈绍功负责广安门医院的糖尿病门诊。中医历来对糖尿病的认识均以“阴虚燥热”为病机,治疗上大都从“养阴清热”入手。这种观点自宋代以后的各医家基本上已成定论。沈绍功并未拘泥于前人说法,在长期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经临床仔细观察发现Ⅱ型糖尿病“三多”症状并不明显,而以气短乏力,心悸消瘦为主症,且苔多薄白,质淡,脉象沉细而弱。中医证候分类属“气阴两虚”。于是他提出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新思路:应从传统的“养阴清热”法则转换到“补气养阴”上来,创制了补气为主,养阴为辅,气阴双补的立方原则,在治疗上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使一位西医治疗糖尿病最高权威者折服的故事: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周四下午,有位老人突然闯进沈绍功的糖尿病专科诊室请求合作。原来这位老人是北京某大医院的糖尿病最高权威,他每周四下午都会带一批患者到专科门诊来,在本医院检查指标,观察中医的疗效已达半年之久。他发现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新思路可以确定有3个疗效:一是改善症状,二是降低血糖,三是治疗某些糖尿病的合并症,故而向沈绍功提出合作。之后每周四这位老人都会送病人到广安门医院专科门诊,周五请沈绍功到医院共同查房,指导中医治疗。合作数年,最后共同出版了专著《糖尿病知识问答》,请沈绍功编写中医部分,使这个治疗糖尿病的新思路获得了推广!

        另外,沈绍功经临床观察Ⅱ型糖尿病近千例,创建了补气为主,重用生芪,养阴为辅,配用生地,气阴双补的“降糖甲片”方剂,广泛用于糖尿病专病门诊。在58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过程中,总有效率达89.8%。

        1976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患癌症病逝。医务界怀着悲恸的情感,掀起攻克癌症的科研热潮。同年5月,沈绍功被指派到广安门医院肿瘤科筹建肺部肿瘤病房并被任命为“猪苓多糖治疗原发性肺癌”科研课题组组长。在此后的5年期间,沈绍功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提出了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思路。肿瘤病中医常以“清热解毒、以毒攻毒、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虽有一定疗效,但同时也大大地损伤了患者的自身正气,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沈绍功根据中医传统医学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研究,主张遵循肿瘤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配合的三大防治原则,提出“扶正培本为主,保护胃气为先”的理论依据。通过调整肾的阴阳,扶助脾胃正气,采取药物药膳、心理治疗双管齐下的综合疗法,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病人自身抗癌机能,既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又有效控制和消除癌细胞,争取做到“人瘤同在,人在瘤消”,从而达到扶正以祛邪的治疗目的。保护胃气首先振奋食欲,分两类:舌苔腻者投芳香护胃,以温胆汤、保和丸为主方;舌苔薄者投养阴护胃,以养胃汤为主方。同时,提出了药疗与食疗、意疗、体疗互相配合的综合方案。

   (三)救人水火  重振中医急诊

        1983年2月,广安门医院重新开办急诊科,沈绍功被任命为急诊科主任,提出中西医配合,发挥中医药治疗急症的特色和优势,以救死扶伤为最高准则,开展中医诊治急性高热、脑中风、冠心病、急性痛证以及急性中毒等疾病的科研工作。沈绍功认为中医急诊是中医的重要内涵,也是制高点的疗效体现。中医急诊有过辉煌的历史,两次学术的突破都跟急诊密切相关。张仲景创建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是从《伤寒论》外感病上起步的;明清时代“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体系的出现也是“温病”学说的基础。所以中医急诊,无论是理论或临床,疗效或学术都是必须充分重视并努力振兴的学科。

        在3年半的时间里,沈绍功领导的广安门医院急诊科累计抢救63位服毒者竟无1人死亡。由于中医药的参与,竟创造百分之百的抢救成功率。用事实证明:中医药抢救急症,中西医药的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常常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另外,沈绍功还组织急诊科制订并印制了“广安门医院单病种中医急症诊疗常规”。自制“清解合剂”、“温解合剂”、“清暑合剂”、“复方地丁注射液”、“石韦注射液”等近20种医院内部制剂,使中医急症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四)独辟蹊径  心病从痰论治

        1984年4月,卫生部中医司组建全国中医急症协作组,沈绍功被任命为胸痹(冠心病)急症协作组组长,确立协作攻关的目标是冠心病的急重危症。在担任组长期间时,经组织全国19个主要省市的调研及近90种省级以上杂志的检索,总结了七十年代以来中医药诊治冠心病的经验和不足,提出了“辨证序列方药诊治冠心病”和“冠心病宜从痰论治”的新思路。在临床治疗上都收到了显著的疗效。

        同时他又创建了“病证相配单元组合式分类辨证诊断法”。即将冠心病的中医证类分成6个单元:“心气虚损”、“心阴不足”、“心阳不振”、“痰浊闭塞”、“心血瘀阻”、“寒凝气滞”。根据临证实际加以单元组合更切合实际,达到“辨证准”的目的,并针对不同的证类进行治疗。

        中医病名具有特色,但必须规范化才有利于学术的发展和学科的交流。中医没有冠心病的病名,以往笼统地命名为“厥心痛”、“真心痛”、“心痛”、“胸痹”等等,没有统一的病名。1986年沈绍功首次以《金匮要略》为准,把冠心病病名一一与西医病名对应为:胸痹病(冠心病)、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胸痹心衰(冠心病心力衰竭)、胸痹心厥(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等。这套冠心病规范化的中医创新病名,经过临床多年的验证,切实可行,已被中医药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所采纳。2004年10月14日,沈绍功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从事标准化工作二十年以上工作者”荣誉称号。

三、学术思想与经验

   (一)冠心病从痰论治

        对冠心病的治疗,沈绍功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空气环境的日渐污染,使冠心病的中医证候谱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证类已较少见,而痰浊闭塞证类却大量增加。因此,应当大力提倡冠心病从痰论治,以疗效确切,安全稳定为目标,其立法应当从“补气活血”转到“补气祛痰”,从“理气活血”转到“痰瘀同治”上来,从传统方剂入手,首创了温胆汤合三参饮化裁组方。由于切中临床证类,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收到明显的效果。

1、首辨虚实

        冠心病从痰论治首先要分辨虚实,再据证立法。虚痰补气祛痰或益肾祛痰;实痰理气祛痰或化瘀祛痰。这也是提高疗效不可疏忽的环节。

        痰为实邪,痰中有虚,治痰宜分虚实早有古训。较早提出者系明代的刘纯,他在《玉机微义》中提到:“治痰不能不辨虚实,血气亏乏而兼痰者,必须补泻兼行”。薛立斋在《明医杂著注》中更明确:“凡痰证欲食之思,此中气虚弱,宜用补中益气为主”,“肾气亏损,津液不降,则浊泛为痰者,宜六味地黄丸为主”。

        冠心病辨痰之虚实,大都是指广义之痰,辨证的关键看舌苔,苔薄为虚,苔腻为实。虚者伴心悸气短,神疲腰酸;实者伴憋闷纳呆,尿黄便干。

        虚者以气虚为主,或见肾亏。属气虚生痰者,症见胸憋气短,胸痛隐隐,心悸乏力,眩晕肢软,纳谷不馨,舌质淡暗苔薄腻,脉沉细。治宜补气祛痰,以香砂六君为主方合温胆汤,主药有参类、生芪、白术、仙鹤草,再佐竹茹、枳壳、云苓、陈皮。若心气亏虚、血糖不高者可用党参,血糖高者用太子参、仙鹤草、扁豆衣;心阴不足者加银柴胡、知母、黄精;心阳不振者加鹿角霜、仙灵脾、桂枝;心悸者加川芎、党参、丹参、苦参、羌活;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生龙骨;舌紫者加赤芍、红花、鸡血藤;脉细者加生杜仲、枸杞、黄精、制首乌。

        属肾亏生痰者,多见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症见胸闷隐痛,腰膝酸软,心悸神疲,眩晕形寒,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治宜益肾祛痰,以杞菊地黄汤为主方合温胆汤,主药有枸杞、生地、生杜仲、桑寄生、泽泻,再佐竹茹、枳壳、云苓、陈皮、桑白皮、野菊花。稳定期予西洋参、三七、生黄芪、茯苓、水蛭、瓜蒌、石菖蒲、郁金、浙贝母、黄连、肉桂、川芎、草决明、葛根为丸以巩固疗效。

        实者以瘀血为主,或有气滞。属气滞生痰者,宜理气祛痰,以保和丸为主方合四逆散,主药有莱菔子、云苓、陈皮、连翘、全瓜蒌、薤白,再佐柴胡、枳壳、川楝子、玄胡、香附;属痰瘀互结者,症见胸闷胸痛,口黏有痰,纳呆脘胀。兼症:头重身困,恶心呕吐,心悸心慌,痰多体胖,舌质紫暗或见紫斑或舌下脉络紫胀,苔腻,脉滑或数。治宜祛痰化瘀,以导痰汤为主方合血府逐瘀汤,主药有胆星、天竺黄、全瓜蒌、薤白、莱菔子,再佐丹参、地龙、桃仁、丹皮、苏木。  

2、痰瘀同治

        沈绍功认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是冠心病、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及主要病理产物。毒系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过多而生成。络病是指邪入十五别络、孙络、浮络而发生的病变,是以络脉阻滞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正所谓叶天士“久病入络”、王清任“久病入络为瘀”之论,而冠心病多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二者发病特点相似。

        冠心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闷胸痛、头痛头重、舌暗苔腻等上盛之证,同时多伴有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等下虚之证,正如《灵枢·刺节真邪》中所述“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结合络病“络脉痹阻”的病理机制认为,此处的络脉“盛”实指邪气之盛,由于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输布贯通的枢纽,且络体细小,分布广泛,分支众多,功能独特,所以一旦邪客络脉则容易影响络中气血的运行及津液的输布,致使络失通畅或渗灌失常,导致痰浊瘀血滞络,继而形成络病。其病理演变是由于病久不愈,正气亏虚,或情志郁怒,或外邪入侵,邪气由气及血,终致津停血滞,蕴而化浊生毒,痰瘀、浊毒痹阻络脉而发为络病,病变主要在心络。其络“盛”,究其本质,属“痰”属“瘀”,日久蕴“毒”,故“痰瘀互结,毒损心络”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机。换言之,久病所产生的高血脂、高血糖等在体内停留沉积,在中医学范畴之内均属“痰、瘀、毒”之属,日久蕴积痹阻于络脉,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最终发生本病。

        辨证要抓住“痰浊闭塞”的6个主证:胸闷满痛、口粘纳呆、头重肢困、形胖痰多、苔腻脉滑。常有“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其中尤以苔腻为重,但见苔腻便是,他证不必悉具。

        主方为温胆汤合三参饮化裁。主药有7味:竹茹10g,枳壳10g,云苓10g,陈皮10g,党参10g,丹参30g,苦参10g。为提高疗效有三助:

        其一,分辨寒热,痰形立法。热痰苔黄痰粘,选加黄连10g,天竺黄10g,浙贝10g;寒痰苔白痰稀,选加桂枝10g,半夏10g,生姜3g。狭义痰重在消导,选加莱菔子10g,葶苈子10g,生山楂15g,海藻10g;广义痰重在透豁,选加石菖蒲10g,郁金10g,桔梗5g,蝉衣5g。

        其二,根据痰性,伍用4法。气虚必生痰浊,伍选补气药:仙鹤草10g,扁豆衣5g,生芪15g;气滞必凝痰浊,伍选理气药:柴胡10g,玄胡10g,佛手10g;寒凝必结痰浊,伍选温通药:桂枝10g,川椒1g,鹿角霜10g;痰瘀必见互阻,伍选化瘀药:三七3g,苏木10g,泽兰10g。

        其三,给痰出路,分利两便。利尿选加石苇10g,车前草30g,白花蛇舌草30g;润肠选加草决明30g,白菊花10g和当归10g。

        以上诸法均要遵仲景古训,加入全瓜蒌30g,薤白10g,再用酒类20ml浸泡1小时以上。

3、通腑渗毒

        冠心病的论治,还有 1 个有效的辅助,即“通腑渗毒”法,也就是分利两便法。通腑是排毒驱邪的主要途径,特别在心病中,无论虚实均属首要,特别在抢救心梗中是提高成功率,减少复发率的关键。通腑不能峻下,以润肠为要,其选药有草决明10g,全瓜蒌30g,莱菔子10g,桃仁10g,生栀子10g5 味;虚者可选肉苁蓉10g,何首乌10g,白菊花10g 和全当归10g。渗毒即利尿法,以排邪毒,常投淡渗利湿的云苓10g,生苡仁10g,泽泻10g,泽兰10g,车前草30g,白花蛇舌草30g,桑白皮10g,王不留行10g8 味。

    (二)总结创新了24条学术观点

        五十年的临床磨练,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在学术上的不断突破和升华,既传承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又充分吸取沈氏女科的宝贵经验并进行不断创新,把沈氏女科由单纯的治疗不孕不育和妇科疾病,扩展到除手术手法治疗的中医全科医学,并总结创新了24条学术观点:

        1.“一切为了临床,疗效是硬道理”。“对中医药相信不够,要迷信;热爱不够,要酷爱”。“原生态就是辨证论治,辨证要准,论治应活”。
        2.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其中舌诊最为客观,一目了然,可以“一锤定音”,但要简化才能实用。三指切脉是中医学的标志,不可丢。脉诊宜粗不宜细,要分清8 种主脉和 18 种兼脉。舌脉是中医的金标准,要放在首位。
        3.问诊主要是两口,上口问食欲,下口问两便。
        4.中医把疾病分成两大类,即外感时病和内伤杂病。外感病分清风寒、风热,内伤病抓住虚证、实证。
        5.舌脉、寒热、咳痰、汗痛 4 个指标可以辨别风寒、风热。
        6.外感病活治有 4: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注意透表;重视分利;强调扶正。
        7.实证应当采用淫、痰、饮、湿、滞、瘀、食、虫 8 大纲目,尤以淫、痰、瘀、滞 4 纲为主。
        8.内伤实证活治当痰瘀同治,温胆汤为主方。注意“有痰必致瘀”,“有瘀必夹痰”。
        9.内伤虚证应当采用切合临证的“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阴阳气血 4 个基本虚证和五脏定位证共 9 个单元加以临证组合,便于舍繁从简,比较精当,又切合临证而辨清虚证。
        10.内伤虚证活治:健脾不如补肾,补肾不如调肾,“杞菊地黄汤”,“知柏地黄汤”,“二仙汤”随证活用。
        11.注意间治取效,处理虚实夹杂:先祛邪,后补虚,祛邪时不伤正,补虚时不恋邪。
        12.注意补而不滞,防止虚不受补,重视反佐,注意引经,升清降浊。
        13.调经分期论治,经前调气,经期调血,平时调肾。
        14.带下病辨虚实,按色论治,重用三子(蛇床子、地肤子、葶苈子)。
        15.不孕 4 法调治:调肾、和营、开郁、祛痰。
        16.不育不可一味壮阳耗精,建十二味种子方。
        17.保胎脾肾两本同治,创十二味保胎方。
        18.乳腺增生、附件囊肿、子宫肌瘤,均应调肾,注意引经。
        19.冠心病提倡从痰论治。
        20.脑中风治重豁痰醒神,巧配化瘀通腑。
        21.糖尿病补气为主,养阴为辅,重用参芪。
        22.肺系病有咳喘痰炎热 5 个主症,首要祛痰。
        23.关节炎分虚实,虚者补肝肾,用独活寄生汤;实者祛风湿,创茵陈四逆散。
        24.癌症难治并非不治,应当先开胃口,后调阴阳。

四、 学术传承

        1939年5月,沈绍功出生在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这个传统的中医世家里。沈氏女科始于明初,传承至今,历经二十代,绵延六百载,至沈绍功已传至第十九世。2012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沈氏女科”等第一批64家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国中医药人教函<2012>228号文),使沈氏女科学术流派传承600余年后,首次得到国家政府的认可。2014 年崇厚堂沈氏女科疗法被列入第四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沈绍功经常说:“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作为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他抛弃门户偏见,打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家规,通过家族传承、硕博培养和师带徒相结合等形式大力培养传承人才,打造沈氏女科流派人才群体,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传、帮、带”的合理人才梯队。



        2002年,沈绍功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儿子沈宁医师和弟子韩学杰博士成为了学术继承人。绵延十九代的沈氏医术,在口传心授了600余年之后,终于由政府认可传到了第二十代。

五、学术成就

   (一)科研课题:

        1.沈氏女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LPGZS2012-6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13.1-2015.12。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沈绍功,杨金生,韩学杰,沈宁,张印生。
        2.沈氏女科传承保护。北京市西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3-2017。北京崇厚堂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沈绍功,沈宁。
        3.“从络论治早期高血压病的研究”。2000年-2002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创新课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负责人:沈绍功,周文泉。
        4.国家七·五攻关题“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系列化研究”。1988年1月。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课题组组长:沈绍功。
        5.“猪苓多糖治疗原发性肺癌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1976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负责人:沈绍功等。

   (二)科研成果:

        1.“猪苓多糖治疗原发性肺癌116例扶正作用的临床观察”获1981年度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成果三等奖。广安门医院。沈绍功为第一作者。
        2.“滋心阴口服液”1991年获得卫生部中药三类新药证书和准字号生产批文,并获国家专利。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沈绍功为第一研制者。
        3.“补心气口服液”1991年获得卫生部中药三类新药证书和准字号生产批文,并获国家专利。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沈绍功为第一研制者。
        4.“补心气口服液研制”1994年3月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重大贡献三等奖。
        5.“心痛舒喷雾剂”1998年获得卫生部中药三类新药证书和准字号生产批文。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沈绍功为第一研制者。(领衔研制的以上3个新药均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医保目录和国家急诊必备药物目录)
        6.“心痛气雾剂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获得1986年度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987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并被收入国家科委“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1989年第4期。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沈绍功为课题组总负责人。  
        7.组织对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脾气虚证”和“肝郁血证”展开多学科、多层次、多途径实验和临床研究,分别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三等奖。
        8.“心痛口服液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得1992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并被推荐1993年度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参评。1994年获中国中医研究院荣誉证书及铜质奖章。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沈绍功为课题组总负责人。
        9. 2005年“痰瘀同治方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管内皮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三)学术著作:

        1.《沈绍功中医方略论》,70万字。2004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上海沈氏女科全科临证方略》,36万字。2012年3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
        3.《补心气、滋心阴口服液扩大验证学术论文集》,26万字。1994年4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4.《现代中医心病学》,90万字。1997年8月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5.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丛书《心血管病诊疗手册》,37万字。2001年6月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6.《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45万字。2001年9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
        7.《中医心病治法大全》,94万字。2005年10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

(四)学术论文:

        1.沈绍功,李瑛,徐凌云,刘小康,李俐.急性高热110例辨证论治对照观察[J].中国医药学报,1986,01:18-19+17.
        2.沈绍功.心痛气雾剂治疗胸痹心痛临床速效观察[J].中医杂志,1986,03:27-29.
        3.沈绍功.心痛气雾剂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87,06:9-12.
        4.沈绍功,齐鸣,温天明,刘小康.心痛口服液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1,01:21-24+64-65.
        5.沈绍功,刘小康.补心气、滋心阴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37例疗效总结[J].中国中医急症,1992,00:17-20+3.
        6.沈绍功,刘小康,徐承秋,许心如.补心气、滋心阴口服液治疗胸痹心痛临床评价[J].辽宁医学杂志,1993,03:114-115.
        7.“中医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急症诊疗规范”第一作者。被收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3年3月编印的《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第一辑中,由该局以中国医药医政(1990)13号文下发。自1990年7月1日起在全国各级各类中医院中施行。
        8.沈绍功,周玉萍,戴梅芳.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19例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5,04:152-155+5.
        9.沈绍功.华西牌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19例临床疗效分析[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S1:4-7.
        10.沈绍功.辨证序列方药诊治胸痹病(冠心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S1:14-16.
        11.沈绍功.诊治冠心病的新思路[J].中国中医急症,1999,02:51-53.
        12.沈绍功.心痛舒喷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17例(1770例次)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9,05:200-204+242.
        13.沈绍功,韩学杰.诺迪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16例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00,04:142-144+136.
        14.沈绍功,韩学杰.正心泰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1,02:64-66.
        15.沈绍功.胸痹心痛诊治新识[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05:1-2.
        16.沈绍功,姚金城.中医心病之心绞痛诊断与疗效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2004,10:581-583.
        17.沈绍功.一切为了临床,疗效是硬道理——提升中医诊治冠心病疗效水准之浅识[J].中国医药学报,2004,10:587-589.
        18.沈绍功.冠心病中医取效误点及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05,01:49-51.
        19.沈绍功.中医药学现代化诠释及窥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08:623-625+627.
        20.沈绍功.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优势[J].世界中医药,2007,03:133.
        21.沈绍功,韩学杰.中医心病学正名与标准化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07:485-487.
        22.沈绍功,韩学杰.中医急诊学和证候学的关联与互动[J].中国中医急症,2007,09:1033-1035.
        23.沈绍功.从毒损心络论治高血压病[J].江苏中医药,2007,10:3-4.
        24.沈绍功,韩学杰.祛痰与急诊[J].世界中医药,2008,06:363-364.
        25.沈绍功,韩学杰.中医心病的辨证特色及其取效对策[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08:610-611+631.
        26.沈绍功,韩学杰.胸痹的中医急诊辨治[J].中国中医急症,2009,10:1628-1629.
        27.沈绍功.心病急诊取效误点及其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8:154-156.
        28.沈绍功,韩学杰.心病治法探索[J].世界中医药,2011,04:335-336.
        29.沈绍功,沈宁,韩学杰,杨金生,刘兴方. 沈氏女科传承脉络梳理及学术思想创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02:143-146+152.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09

帖子

3468

积分

ITP病家园-新人

Rank: 1

积分
3468
发表于 2020-7-8 16: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有价值的病患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68

帖子

3554

积分

ITP病家园-新人

Rank: 1

积分
3554
发表于 2021-5-20 16: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吧  时间是最好的药了  你不去管它  说不定哪天惊喜就来了。过度用药不见得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44

帖子

3517

积分

ITP病家园-新人

Rank: 1

积分
3517
发表于 2021-5-20 18: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吧  时间是最好的药了  你不去管它  说不定哪天惊喜就来了。过度用药不见得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46

帖子

3521

积分

ITP病家园-新人

Rank: 1

积分
3521
发表于 2021-5-21 07: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年板低,复查很重要的,itp确诊没有金标准,一直在路上。意味着有一部分人血小板减少只是初始疾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itp转其它疾病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99

帖子

3451

积分

ITP病家园-新人

Rank: 1

积分
3451
发表于 2021-5-21 15: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吧  时间是最好的药了  你不去管它  说不定哪天惊喜就来了。过度用药不见得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64

帖子

3549

积分

ITP病家园-新人

Rank: 1

积分
3549
发表于 2021-5-23 02: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做检查就是为了排除别的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如有原因这叫继发性,也就是说有原因的,需要治疗原发病,血小板才会上升,而不是用治疗itp的那一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无图精简浏览|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4-20 04:50 , Processed in 0.136614 second(s), 32 queries .

感谢百度搜索引擎,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ITP病家园(https://www.itpxuexiaoban.cn)病友自愈案例以及治愈案例!让更多新病友了解ITP,分享传播是一种美德。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