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难治型再障治疗患者
本帖最后由 湖南医声 于 2020-6-15 15:45 编辑患者资料:姓名:刘XX 性别:男年龄:30岁藉贯:河北
病史及主诉: 河北患者刘某因工作作息不合理,后感冒发现出血点。在当地医院查血,医生告诉他三种血细胞减少,并进行骨髓检查,得知确诊为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或者称之为骨髓造功能衰竭症! 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先放下工作治病要紧,于1995年10月无明显原因发现皮肤出血瘀斑,逐渐增多,刷牙时牙龈出血,容易感冒,脸色苍白,活动后心慌,气短。在当地医院查血,并抽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过一段治疗,病情有所好转。
入院 患者于1996年11月12日进行治疗。 患者1996年11月12日来本所时门诊时体检情况:T P R BP正常,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识清晰,慢性病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皮肤轻度苍白,无黄染,散在出血点或瘀斑,颈部及颌下淋巴结未触及,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眼睑无浮肿,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正常,鼻腔无血性分泌物,通气好,双耳听力正常,双乳突无压痛,口唇、口腔粘膜苍白,未见血肿或瘀斑,咽不红,扁桃体不大,颈软,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无压疼,两肺望、触、叩未见异常,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心律齐,心律86次/分,各办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肤无压疼,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四肢无畸形,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
来院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7g/LWBC:2.1×10^9/LPLT:27×10^9/LRet:0.7%,骨髓涂片检查,取材,涂片,染色良好,骨髓增生活跃且Ⅲ~Ⅳ级,M:E1.8:1 ,粒系有核细胞40%,早幼粒以下细胞可见,杆状核细胞比值偏低,余阶段细胞比例可,红系占22%,早幼红细胞以下可见,各阶段形态比值可,淋巴细胞比值稍高,单核细胞、浆细胞可见,巨核细胞全片仅见一个,血小板少,骨髓检查意见,骨髓增生低下,结合临床考虑,经综合分析我们认为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之诊断。
治疗及观察 按照我院治疗常规,配合西医,治疗血象变化如下: 1996年11月12日开始时血象.7g/L WBC:2.1×10^9/LPLT:27×10^9/L; 1996年12月27日,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血象HB:108g/LWBC:3.7×10^9/LPLT:14×10^9/L 1997年4月1日HB:107g/LWBC:3.6×10^9/LPLT:34×10^9/L。 为了加快治疗于1997年4月1日来我院住院治疗,较门诊时体检贫血表现改善,皮肤仍见出血点。再次骨髓涂片检查,取材,油++颗粒+涂片,染色好,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占34%,红系占30.5%,粒:红=1.1:1,粒系增生低下,早幼粒以细胞均可见但均值减低,少数成熟粒细胞有退化现象,红系增生活跃,以晚幼红Ⅱ期细胞多见,形态未见异常,淋巴细胞稍增多,均为正常成熟淋巴细胞,全片见巨核细胞一个。 入院后经过会诊认为应加强升血小板的治疗,于是采取了新的治疗方案, 1997年4月1日至12月12日HB:126g/LWBC:4.8×10^9/LPLT:35×10^9/L,两系血细胞已恢复正常,血小板治疗难度极大。 1999年5月11日PLT才达到100×10^9/L ,其后上下波动直至观察到2005年10月28日血小板才稳定在118 ×10^9/L ,治疗结果: 随访至2007年4月8日患者血象正常,身体健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