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西医疗法区别
众所周知,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体内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但具体到每个人的治疗方案却有些不同,这是因为医院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病症为依据制定方案。医学上有中、西医之分,中西医对疾病的论证不同,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那么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来说,中、西医对其的治疗分别是什么呢? 西医的治疗:1、因为反复的输入血小板所以人体内会产生同种血小板抗体,造成疗效的降低,因此在治疗期间要间歇性使用此办法,用以预防抗体的产生。
2、如果血小板的减少是因为血小板的消耗,那么就应该在血小板输入时保留治疗致命性或中枢神经系出血。
3、由于骨髓衰竭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应该采用血小板输注保留于治疗急性出血或严重性血小板减少的方法。成年人的治疗通常开始口服皮质类固醇。如果有效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将在2~6周内恢复正常,然后逐步递减皮质类固醇。但是大多数病人对此疗效不够满意,或是减少肾上腺类固醇剂量后即复发。
4、脾脏切除可使50%~60%病人得到缓解。对于用类固醇和脾脏切除治疗难以奏效的病人,使用其他药物的疗效尚未证实.
5、由于慢性ITP病程长,同时慢性ITP患者死亡率,而对治疗方法的利弊仍须慎重权衡。应用合成的雄激或等免疫抑制疗法,这些达到效果的同时副作用也是极大的。 中医的治疗:
中医上一般把血小板减少症分为血热、气虚、阴虚三种。
近10年来中医对血小板减少症又取得了新的认识。大部分的中医专家认为血小板减少症为本虚标实之证。
它的主要病机为热、虚、瘀三种。有作用认为本病与肝、脾、肾关系十分密切。脾主统血,脾气亏损则血不循经而外溢。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能化血,肾虚则精血无以化生,故血小板减少。肝藏血,主疏泄,肝郁化火,则迫血妄行;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而成紫斑;肝虚而致藏血失职也可致出血;另外肝病可及脾。心主血,属火,心火亢盛,迫血妄行也可导致出血。综合观点,其热又有虚、实之分;经专家研究认为实热是指胃火炽盛,或肝郁化火,或感受邪毒、内伏营血;虚热是指阴虚火旺、阴火内盛。虚者脾肾两虚,以致血液化生不足和失于统摄;或肝肾阴虚、阴虚内热,迫血妄行。瘀由火热伤络,络伤血瘀;或气虚血瘀、瘀伤血络所以本病的病因病机以虚为本,火伤血络,络伤血瘀是目标。
从病位看,主要在肝、脾、肾三脏。急性型以热为主,慢性型虚、热、瘀俱见。用现在的医学来说就是免疫系统的问题,研究发现运用中药治疗与修复免疫缺陷在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上取得了成功。
对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西医各有各的见解。提醒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事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感谢分享有价值的病患信息! 免疫系统有些紊乱,注意除外其他疾病,观察血小板数目后决定是否治疗。 http://www.itpxuexiaoban.cn/thread-16537-1-1.html 这一篇帖子里面,总结了,忌口,食疗,骨穿和血常规报告怎么看,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抗核抗体知识,出血止血经验,等等。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做了骨穿确诊是ITP,那么你错了,单独一个骨穿并不能确诊,还差很多的检查。 太多人只单独做了骨穿,上面写着itp骨髓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以为确诊了~ 常年板低,复查很重要的,itp确诊没有金标准,一直在路上。意味着有一部分人血小板减少只是初始疾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itp转其它疾病原因。 常年板低,复查很重要的,itp确诊没有金标准,一直在路上。意味着有一部分人血小板减少只是初始疾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itp转其它疾病原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