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先去验个血常规!为什么要做血常规,有什么用?
本帖最后由 湖南医声 于 2020-6-22 16:30 编辑到医院就诊,医生经常会刷的开出一张检查单,说:“先去验个血常规吧。”血常规?什么鬼?为什么要做血常规,有什么用?看到血常规检查结果,总会一脸懵圈,上面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压积、分布宽度……到底说明什么?今天就来聊一聊最常见的“血常规”检查,到底有什么价值。血常规——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医生也是肉眼凡胎,看不透人体内部的疾病变化。但是,医生可以通过患者血液的变化来推测这些看不透的变化。血液由流动液体和血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搬运工。俗称红血球,是含有血红蛋白,可以向身体各种组织运送氧气并运走二氧化氮的血细胞白细胞——守卫者。俗称白血球,是防卫细胞,可以吞噬杀伤各种病原体和坏死组织碎片血小板——修补匠。俗称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可以汇集凝固,封堵血管破损,是血液自我防漏保护的血细胞。血常规就是通过观察这三类血细胞数量变化及形态,简介判断疾病的检查,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在指标中,基本可以分为三类数据计数、比例——分别计算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在此类血细胞中所占比例。压积、平均体积——分别代表经过离心机离心以后某种血细胞占总血液体积的百分比、某种血细胞的平均体积大小。分布宽度——可以理解为某种血细胞的大小均一程度,分布宽度越小说明某一血细胞体积越均等,分布宽度越高说明血细胞大小差异越大。血常规-报告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3.5~5.5,单位:1012 /L)大于正常值说明血液中红细胞增多,一般可能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有关,高原地居民的红细胞计数普遍高于平原、低地居民。小于正常值可能提示有贫血,出血的问题,白血病患者可能有红细胞计数低的情况。2、红细胞压积(HCT) (正常:40~48,单位:%)大于正常值提示患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脱水、大面积烧伤等。小于正常值提示贫血,出血。白血病可能导致红细胞压积降低。3、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正常:80~97,单位:fL)大于正常值提示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小于正常值提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全身性溶血性贫血。4、红细胞分布宽度 (正常:11~14.5,单位:%)大于正常值可能和贫血有关。小于正常值一般没什么特别意义。5、血红蛋白浓度(HGB) (正常:120~160,单位:g/L)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司职氧气和二氧化碳搬运的重要蛋白质,一般血常规会单独检测血红蛋白。大于正常值提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小于正常值提示贫血,出血,白血病。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正常:26.5~33.5,单位:pg)大于正常值提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提示贫血,出血。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300~360,单位:g/L)大于正常值提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提示贫血,出血。8、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4~10,单位:109/L)大于正常值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小于正常值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化疗药物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9、单核细胞计数(MONO) (正常:0.3~0.8,单位:109/L)大于正常值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小于正常值无重要临床意义。10、单核细胞比例(MONO%) (正常:4~10,单位:%)大于正常值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小于正常值无重要临床意义。11、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正常:1.2~6.8,单位:109/L)大于正常值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小于正常值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12、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正常:43~76,单位:%)大于正常值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小于正常值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13、淋巴细胞计数(LY) (正常:0.8~4.0,单位:109/L)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14、淋巴细胞比值(LY%) (正常:17~48,单位:%)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15、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100~300,单位:109/L)大于正常值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小于正常值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化疗药等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正常:9~18,单位:%)大于正常值血小板体积大小悬殊不均衡。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小于正常值提示血小板减少。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正常:7.4~12.5,单位:fL)大于正常值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镰刀细胞性贫血等。也可能与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有关。小于正常值脾亢、化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这是前期有私信到我询问病情的一位病友让我科普血常规的健康知识,如果你也想让我科普哪些知识可以给我留言,病情询问可以私信到我即可。
感谢分享有价值的病患信息! 多学习啊,慢性病靠自己懂病才能少走弯路。 对于itp来讲,最怕的是有出血,毫不夸张的说,不出血,人体不需要血小板!!! 有时候吧时间是最好的药了你不去管它说不定哪天惊喜就来了。过度用药不见得多好。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做了骨穿确诊是ITP,那么你错了,单独一个骨穿并不能确诊,还差很多的检查。 太多人只单独做了骨穿,上面写着itp骨髓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以为确诊了~ 常年板低,复查很重要的,itp确诊没有金标准,一直在路上。意味着有一部分人血小板减少只是初始疾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itp转其它疾病原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