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病友y 发表于 2020-6-30 11:02:35

血小板增多症的危险度分级治疗方法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国外流行病学调查ET的发病率约为2.5/10万。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50~70岁之间,偶发于儿童,无明显的性别差异。约5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其余主要临床症状是血管运动性症状(头痛,头晕,昏厥,不典型性胸痛,肢体末梢感觉异常,视觉异常,红斑性肢痛病等),血栓栓塞及出血等”。
而常规治疗根据年龄的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
1.低危组
年龄<60岁无血栓栓塞史,血小板计数<1500t10*/L,且无心血管疾病的高险因素。小剂量阿司匹林可疆解血管运动性症状。绝大多数学者不主张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2.中危组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小剂量阿司匹林适用于血小板<1500x10%/L的患者;当血小板>1500x10*/L时,细胞毒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血栓和出血发生率。
3.高危组
年龄≥60岁,或有血栓栓塞史。一些学者建议在细胞毒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小剂量阿司匹林,更能有效地防止血栓形成。综上所述,预防血小板增多症引发以上疾病,定期复查原发病的相关指标,多吃些优质蛋白质食物,可以在服用西药的同时配合中药,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以防引发其他病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血小板增多症的危险度分级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