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种药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
今天研究孩子的中药方子,发现好多中药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类似阿司匹林,但不明白大夫为什么还要用?我觉得中医真是不靠谱,所谓大家提的有缘分,只是随机概率事件吧。犀角地黄汤中,四位主药就有2味药有抗凝作用,分别是白芍和丹皮;此外,卷柏、当归、砂仁、……都有显著的抗凝作用。
希望大家在跟帖中继续补充其它抗凝中药。如果说这些抗凝作用在中医领域可以忽略不计的话,那么只能解释为中西医的不同机理基础了,可能在西医讲的抗凝作用,在中医中成为活血药了?不解中……
看来中药真不能乱用。
白芍、丹皮、当归,这些我们的中医也开的 是这样啊,我的中医给我开方子(我的方子里有桃仁,红花,当归,水蛭,都是活血的)的时候专门给我解释过,说治疗过程中不能一味止血,时间久了会造成血液粘稠形成血栓,还会影响自身的凝血作用。首先我们要分清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和自身的凝血功能是两码事,一般确诊咱们这个病的查了凝血应该都是没问题的,只是单纯血小板减少让血管壁失去了一层保护,通透性改变导致的出血,跟自身的凝血功能没什么关系。我的医生跟我说止血的同时要活血,这样才能提高血液质量,否则一味止血会让血液中其他血细胞异常的,比如可能造成红细胞加速破裂。我就是用过激素反复了两次之后就果断选择了中医,现在吃了快一个月了,好转很明显,虽然现在还没有去查血小板不知道到底升了多少,不过症状已经基本消失了,原来牙血不断,现在只有刷牙才有轻微出血,刷完就没有了,原来身上满身出血点,现在只有小腿上有零星几个,所以说中医是慢工出细活,从根本上综合调理,所以一般发展成慢性,还是中药靠谱些,要找对合适的中医,开对方子,很快就有效果的。当然这个病差异很大,看好别人不一定能看好自己的,需要自己多多尝试。我现在算是见识到中医的威力了,不愧是我们的国粹。 ITP病人中有一些人属于血瘀型,而且有的病人有紫癜或者淤血症状,那么除了要止血和提高血小板的,同时也需要活血化瘀啊,所以你看咱们病友中很多中成药,还有药方都有活血化瘀功能的。 原来这么有讲究啊!难怪人家说久病成医呢!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做了骨穿确诊是ITP,那么你错了,单独一个骨穿并不能确诊,还差很多的检查。 太多人只单独做了骨穿,上面写着itp骨髓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以为确诊了~ 多学习啊,慢性病靠自己懂病才能少走弯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