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ITP的故事
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或多或少都有出血的风险。只是有的病人有明显的出血表现,有的病人则像没事人一样,除了数值低下,啥症状都没有,临床从实际出发,血小板水平与出血风险是不成正比的,即有出血风险大,无出血风险小。下面来介绍一下中医与ITP的故事
一、危险以及非危险性出血
在ITP的发病及治疗过程中,出血风险的控制成为治疗ITP的重中之重的要点。无论学校办的水平如何,即或者1~10*10^9/L,或者50+10^9/L以上,把活动性出血、黏膜出血、慢性出血定为危险出血。
把皮肤淤青、皮肤瘀斑定性为非危险性出血。对于危险出血应该尽力控制和纠正,尽一切治疗药物和手段采取措施,对于非危险性出血可以暂时规范出血,观察等待。出血风险的控制放在重中之重。
二、中医药控制板低出血症状
中医药在控制出血方面有悠久的历史,中药止血药有仙鹤草、地榆、三七、白茅根、侧柏叶、小蓟、大蓟、藕节、蒲黄炭、血余炭等,都是历经千年的反复筛选、提炼而来。同时,单纯止血药的基础上,通过ITP出血中医病因病机的分析与治疗,施以凉血止血、益气止血、化瘀止血、养阴止血、活血止血、泻火止血之法,能够在规范西医治疗基础上降低出血风险。
临床ITP的治疗过程中,在血小板没有提升的情况下,也是常常采用中药单纯以止血为目标的治疗,这是因为在血小板不能提升的前提条件下,降低出血风险也是治疗的重要方面,将有益于患者在治疗中等待血小板的恢复。
三、中医个体化辨证施治的优点所在
中医治疗ITP的优势在于个体化的辨证施治,根据不同个体的体质分析,不同的体质的变化和中药治疗反应,不同的合并疾病和身体状况,可以制定医生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实际上,中医治疗的优势正是它的千变万化。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治疗过程当中,中医的介入有其必要的特点,在治疗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西医的基础上,面对复杂的人体、敏感个体、变化的个体实施不同的中药处方,达到益髓升板,稳定病情,预防复发。这才是最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中医讲究的是一个医缘,如果每个病人都效果好,那ITP就不会成为世界难题了。 选中医也得看缘分! 多看看论坛里面别人分享的痊愈康复经验吧!泡在论坛几周了! 病人是医盲,到医院只能听医生的,过不过度听他的,否则后果自负,病人也太无辜和痛苦了,结局自己承受! 慢性期多为脾肾不足、气血两亏,饮食调理上宜偏温补 血小板减少患者除了需要饮食调理来改善病情之外,还要在日常饮食中多了解一些饮食禁忌,以防止饮食不当加重出血倾向。 有出血点对于出血性疾病太正常不过了。试问一下,出血性疾病人家都有出血点或者其他出血表现,就你家啥都没有。你不害怕吗?你不琢磨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