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不尽的悲伤 发表于 2020-9-20 14:38:29

胡晓_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胡晓_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胡晓1991年获武汉大学微生物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美国达特茅斯医学院(Dartmouth College / Dartmouth Medical School )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博士后学者奖励,2008年获美国纽约干细胞基金会博士后基金,2010年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  近十年来,从事造血干细胞发育及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工作。利用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及RMCE技术建立多株基因敲出小鼠动物模型研究beta-血红球蛋白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调控机制。证实小鼠胚胎期beta-血红球蛋白基因对成体期beta-血红球蛋白基因的转录抑制调节作用(PNAS 2003, Blood 2006),首次揭示在小鼠beta-血红球蛋白基因位点存在基因间直接的转录抑制作用(Blood 2007),明确提出小鼠内源性beta-血红蛋白基因位点与人beta-血红蛋白基因调控可能存在根本差异。通过对比研究人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造血干细胞与从不同发育阶段分离的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发现不同来源及不同发育阶段的人造血干细胞具有不同的miRNA基因表达谱,初步的研究发现对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成熟为红细胞的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miRNAs。  主要研究方向:  1.人胚胎干细胞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向功能性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调控机制  2.miRNA基因对正常及病理造血干细胞的调控功能及分子机理  3.在红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的beta-血红蛋白及miRNA基因表达调控调控功能研究领域:1. 人的胚胎干细胞和IPS细胞向功能性的血液干细胞的分化。2. miRNA在正常造血干细胞和病态造血干细胞中调控功能的机制研究。3. 人的红细胞生成的操纵控制和人的beta-globin基因生成。

陶慧敏chenhuim 发表于 2021-5-19 12:17:44

http://www.itpxuexiaoban.cn/thread-18417-1-1.html 新病友看看澄爸写的血小板减少症(itp)经验。

张晨光zhang 发表于 2021-5-21 10:33:33

对于itp来讲,最怕的是有出血,毫不夸张的说,不出血,人体不需要血小板!!!

陈红chenhong 发表于 2021-5-21 22:17:42

对于itp来讲,最怕的是有出血,毫不夸张的说,不出血,人体不需要血小板!!!

于毅yuyi 发表于 2021-5-22 04:08:01

对于itp来讲,最怕的是有出血,毫不夸张的说,不出血,人体不需要血小板!!!

王挺wangting 发表于 2021-5-22 10:26:55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做了骨穿确诊是ITP,那么你错了,单独一个骨穿并不能确诊,还差很多的检查。   太多人只单独做了骨穿,上面写着itp骨髓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以为确诊了~

李菲儿lifeier 发表于 2021-5-22 14:01:08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做了骨穿确诊是ITP,那么你错了,单独一个骨穿并不能确诊,还差很多的检查。   太多人只单独做了骨穿,上面写着itp骨髓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以为确诊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胡晓_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