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比较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ITP血小板减少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儿科门诊及病房是比较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由于其症状是全身皮肤粘膜出现出血点、青紫、瘀斑,家长会误认为是白血病而感到异常紧张,这里将谈一谈这种疾病的判断、治疗及其注意事项和预防。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果宝宝身上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散在分布于躯干和四肢,不痛不痒,有的出现钱币大小青一块紫一块皮下瘀斑,或鼻出血、牙龈出血,到医院一化验血常规发现血小板数量减少,进一步做骨髓检查和血小板抗体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轻症患儿只有皮肤粘膜出血,当血小板过低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如呕血、黑便、咯血、尿血等,严重时可有颅内出血。宝宝为什么会发生血小板减少呢?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使人体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血小板减少。通常是在皮肤出现出血点和瘀斑前1~3周,宝宝患过急性病毒感染(如感冒、腮腺炎、水痘、风疹、麻疹、肝炎等),也有的在注射活疫苗后发病。这种病常常在宝宝2~8岁时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表现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但也可为全身性出血瘀斑或血肿。 得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办当您的宝宝出现以上情况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化验检查血色素和血小板以明确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儿童多为急性型,出血较显著,经适当治疗,多在半年内痊愈。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也就是所谓强的松一类的药。不过药物治疗都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若不需住院治疗,您应遵照医嘱按时服用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服激素减低免疫反应,并给予大量的维生素C,您要特别注意让您的宝宝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外伤;给予足量液体及易消化食物;不要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双嘧达莫、吲哚美辛等。 服用激素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治疗师糖皮质激素,近期有效率是80%,常用的是泼尼松口服,病情严重者可用等效地塞米松或甲泼尼松龙静脉滴注,好转后改口服。待血小板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逐步减量,最后维持治疗 3-6个月。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库欣综合征,患儿会出现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座疮、糖尿病倾向、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等,这主要由于糖皮质激素引起代谢紊乱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所致。所以患者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压、尿糖、血常规,并观察药物疗效,如怀疑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和医生沟通,配合医生的处理。特别提醒家长的是,患儿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应该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减量或突然停药,否则易出现反跳现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紧急处理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紧急处理:①血小板在<20×109/L者;②出血严重、广泛者;③疑有或已发生颅内出血者;④近期将实施手术或分娩者。紧急处理的措施包括: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使多数患者的血小板在短期内升到理想水平,并可以同时输入血小板。尽管输入的血小板可能被立即破坏,但它能保护患者免遭灾难性出血,直到特异性治疗生效。如何判断治疗效果显效:无出血,血小板数恢复正常,维持3个月以上,两年以上无复发者为基本治愈。良效:无或基本无出血,血小板升至50×109/L以上或较原来水平升高30×109/L以上,维持2个月。有效:出血改善,血小板有所上升,持续半月以上。无效:出血及血小板均无改善。如何预防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多发生在儿童,与病毒感染有关,故预防病毒感染是防止复发或病情恶化的关键,平时可常冲服板蓝根冲剂预防。慢性型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感染,因为避免过度疲劳和感染是加重病情转为急性期的主要因素。经常说,这个病三分治 ,七分养,中药属于就属于调养,身体养好了,感冒感染也少了,对于这个疾病是不是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一感冒感染就掉板的。再加上平时的饮食调理,充足睡眠,适量运动,这些辅助方面的做好,剩下的就只能交给时间了。 多学习啊,慢性病靠自己懂病才能少走弯路。 对于itp来讲,最怕的是有出血,毫不夸张的说,不出血,人体不需要血小板!!! http://www.itpxuexiaoban.cn/thread-17874-1-1.html 新病友看看万哥写的血小板减少症(itp)经验。 多学习啊,慢性病靠自己懂病才能少走弯路。 对于itp来讲,最怕的是有出血,毫不夸张的说,不出血,人体不需要血小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