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必须要检测过敏原吗?
又到了过敏性紫癜的高发时间,门诊就诊的患儿中新患过敏性紫癜的患儿明显增加,并且还有少量以往治疗好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出现复发。这些患者(包括很多网络咨询的患者)无一例外的都要问我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家孩子要不要检查过敏原?现就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过敏性紫癜的过敏原种类有哪些?其实这个问题,我在很多文章及电视台讲座中都提到了,过敏性紫癜的过敏原有很多,常见的有:◎ 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临床上很多紫癜是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 食物过敏:鱼、虾、蟹、蛋、奶、芒果等。◎ 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如青霉素。◎ 疫苗接种:如麻疹疫苗、狂犬疫苗等。◎ 注意环境因素:如花粉、油漆、化工原料等。其实还有很多患儿很难找到诱发因素。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份天津儿童医院的研究资料:调查总数575例。感染诱发者401例,占69.74%;进食特殊食物后出现紫癜者128例,占22.6%,其中食鱼虾91例,食牛羊肉35例,食菠萝及荔枝各1 例;疫苗接种后发病者7例,占1.22% ,其中狂犬疫苗2例,流脑疫苗2例,乙肝疫苗、白喉疫苗及流感疫苗各1例;磺胺药物过敏1例,占0.17%;寄生虫史11例,占1.9%;还有其他或无明显诱因者25例,占4.35%。过敏原检测方法有哪些?目前临床上检测过敏原的方法很多,包括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1.体内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激发试验、过敏原激发试验等。激发试验和过敏原激发试验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应用较少,主要应用于哮喘患儿。皮肤试验的方法包括皮肤点刺试验、皮内试验及皮肤斑贴试验,其中皮肤点刺试验最常用。(1)皮肤点刺试验(SPT):SPT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和对照液体(组胺)分别滴于患儿前臂,再用点刺针垂直轻轻刺入皮肤表层,维持1秒钟后拔出。如患儿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于15分钟内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痒的反应,或颜色上有改变。该方法采用组胺作阳性对照,计算相对的反应强度,15~20 min观察结果。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以过敏原及阳性对照液所致风团面积比而定其反应级别。SPT具有安全、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设备简备、检测时间短,一次试验可测定多种过敏原等优点,与临床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好,但特异性不够。(2)皮内试验:只在皮肤点刺试验阴性而无更高浓度的过敏原提取物可供使用时才进行。操作方法:用1ml注射器在皮内注入0.02-0.04ml过敏原皮试液,使之形成一个直径3~4 mm大小的皮丘。15~20 min观察结果,阳性反应表现为注射处皮肤风团和红晕。(3)皮肤斑贴试验:主要用于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诊断,成人应用较多,儿童较少使用。使用方法:将包被过敏原的贴片贴于健康、无毛发的皮肤部位。2. 体外方法主要是检测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主要为吸入的物质如尘螨、猫毛、花粉)、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食物包括牛奶、蛋清、大米、小麦、西红柿、巧克力、虾、蟹等)。其在HSP患儿中应用最多,与皮肤试验比较,体外方法绝对安全、不受皮肤疾病、药物影响,并且为定量。检测后将过敏原过敏程度分为阴性、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4个级别。
三、过敏性紫癜到底要不要检测过敏原?以上过敏原的检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体内试验受患儿的身体状态、用药史、皮肤疾病等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如服用抗组胺药物药物时、使用高剂量激素时、患儿患有某些皮肤疾病时均对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体外试验与体内试验相比,受药物、皮肤疾病影响较小,并且为定量试验,但也受到年龄、性别、有无寄生虫感染的影响。
经过临床观察发现,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发病的急性期不适合进行皮肤试验检测过敏原,因为此期患儿处于高敏状态,结果受影响较大。对于体外使用可以进行,但我在临床上发现,往往检测结果与临床不符,参考的意义往往也不是太大,如总IgE水平高不一定是过敏性疾病患儿,而过敏者检测总IgE水平反而不一定高。另外每一种检测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一种单一的试验能保证其结果的准确。还有,过敏原检测只能检测目前有限的种类,而自然界中的过敏原非常多,有些根本无法进行检测。在此举例说明。一过敏性紫癜患儿到门诊就诊,要求进行过敏原检测,我当时如实告知,此时进行检测结果参考意义不大,建议不要进行过敏原检测。但家长检测过敏原心切,就诊结束就到另外一家医院进行了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对鱼虾、鸡蛋、牛羊肉、猪肉、牛奶、花生、冷空气、花粉、皮毛等过敏,家长欣喜,终于找到了患病根源,但转念一想,有感沮丧,这以后孩子岂不是要与蛋白断绝关系了。于是再次就诊咨询,孩子以后是否可以再吃这些东西,我告知他说,等病情稳定复查过敏原决定。最终复查过敏原显示仅仅对鱼虾过敏,其它的都显示为阴性,而且在猪肉、牛奶、鸡蛋食用后,均并未引起紫癜的反复。这说明人体对过敏原的过敏程度与人体的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对于频繁复发的HSP患儿,如果经过正规的治疗仍然在反复,我的想法是:可以考虑在疾病的间歇期应用皮肤试验方法检测过敏原,并结合具体情况,必要时才用多种方法检测过敏原。参考文献:李志辉,过敏原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张碧丽,儿童过敏性紫癜575例分析
血小板减少患者除了需要饮食调理来改善病情之外,还要在日常饮食中多了解一些饮食禁忌,以防止饮食不当加重出血倾向。 ITP不是绝症心态冷静下来,要理智! 中医讲究的是一个医缘,如果每个病人都效果好,那ITP就不会成为世界难题了。 选中医也得看缘分! 血象低时患儿的饮食应注意预防出血和感染,可给患儿高压无菌饮食,勿食用过硬、带尖、带刺食物。注意食物搭配,防止腹泻,如酸奶不宜和水果同食。 药物能少吃就少吃,板数在50以上,并且稳定的情况下,能不吃就不吃。只要没有症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食疗方一:绿豆红枣汤。绿豆、红枣各50克,红糖适量。 大多数患儿仅表现为关节及关节周围肿胀、疼痛、触痛或关节炎,可同时伴有活动受限。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最常受累,腕关节、肘关节及手指也有波及。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孩子的健康,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早带孩子就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