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易误诊误治,多是因为这几个表现!
今天我们为大家详细解析过敏性紫癜的各个症状表现,以防误诊: 首先,皮肤表现 过敏性紫癜患者皮肤表现以红斑,斑疹,以及荨麻疹风团比较常见,风团一般在24小时内融合并发展为典型的瘀斑、瘀点和可触性紫癜。皮疹通常成群出现,呈对称分布,主要位于重力/压力依赖区,如下肢。年幼儿童常见臀部受累。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局部皮下水肿现象。 其次,骨骼肌肉疼痛 在过敏性紫癜患者中,超过八成的患者会伴有关节酸痛的现象,但这种症状很难让患者察觉出来,或者是很快忽视,往往因为其他症状确诊为过敏性紫癜后,再回顾才知关节疼痛缘由。 关节炎常为一过性或游走性,常为少关节型(1~4个关节)和非变形性。常累及下肢大关节(髋、膝和踝),较少累及上肢(肘、腕和手);通常存在显著的关节周围肿胀和压痛,但通常无关节积液、红斑或发热。 患者可有明显疼痛和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的较年幼儿童可能拒绝行走。关节炎不会造成任何慢性损伤或后遗症。 再者,胃肠道症状 大约有一半的儿童紫癜患者,常常伴有胃肠道症状,最常见如比较轻微的恶心,呕吐,腹痛,以及短暂的麻痹性肠梗阻,以及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肠缺血和坏死,肠套叠和肠穿孔等。 检查可减大便常规潜血阳性,消化道大出血现象比较罕见。 过敏性紫癜相关的胃肠道疼痛是由黏膜下出血和水肿引起的。内镜检查可见紫癜性病变,通常位于十二指肠降部、胃和结肠。回肠末端也可受累。全小肠造影可见回肠和空肠黏膜下水肿、溃疡及痉挛。 肠套叠是IgAV最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较罕见的胃肠道表现包括急性胰腺炎、胆囊受累、肠穿孔及儿童中的蛋白丢失性肠病。 第四,肾脏表现 过敏性紫癜患者肾脏受累的患者并不少见,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患者,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血尿,以及轻度蛋白尿或不伴有蛋白尿现象。 少数患者存在肾病范围蛋白尿、血清肌酐升高。蛋白尿、血肌酐和血压增高提示肾病恶化可能。肾活检的发现与IgA肾病相同。 最后,其他器官受累 阴囊:睾丸和/或阴囊疼痛、压痛和肿胀; 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括头痛、癫痫发作、脑病等;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表现都为暂时性的,除了偶然情况下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永久性后遗症。 呼吸道、眼睛等也可能受累。 在什么情况下,过敏性紫癜患者有必要住院治疗? 因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多于患者自身免疫机能失衡紊乱有关,病情症状表现广泛,常常是全身性表现,尚无针对性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患者都存在病情反复发作的现象,甚至进一步加重累及多脏器,此时,最好住院治疗。 如下情况需住院: ①不能通过口服维持足够的补液 ②严重的腹痛 ③明显的胃肠道出血 ④精神状态改变 ⑤严重的关节受累限制了离床活动和/或生活自理 ⑥肾功能不全(肌酐升高)、高血压和/或肾病综合征 对过敏性紫癜患者而言,虽然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仅是少数,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这个病总复发的现象,因此,患者不仅要积极治疗,必要时还要结合中医辨证用药,调整平衡机体免疫,从而避免病情反复发作的现象。过敏性紫癜病情是变化是比较活跃的,拖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都可能引起病情加重,甚至反复发作,进而引起内脏损伤,尤其是肾功能的损害,胃肠道穿孔现象 对重症肾炎或并发膜性、增殖性肾炎,单用激素疗效不佳者,可采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环孢素A。 皮肤紫红色瘀斑或瘀点,和一般炎症引起的红斑不同,出血性瘀斑或瘀点压迫后红色不消退,有时会出现血疱或溃疡。 过敏性紫癜易复发,多器官症状可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尤其是尿常规,需要复查较长一段时间,观察有无潜血或蛋白。 过敏性紫癜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疗效肯定,但一般起效较慢,若能配合西药治疗,则既可发挥中药治本抗病毒、调节免疫失衡之特长,又可减轻西药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之毒副作用。 许多食物中的异体蛋白质可引起过敏性紫癜,这些食物主要有鱼,虾,蟹,蛋,牛奶,蚕豆,菠萝等。 尽量少接触粉尘(尤其是老屋陈年灰尘)、花草及污秽之物。 在治疗过程中首先应积极避免这些情况,注意保暖,避免劳累、生气,防止感冒,不吃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和药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