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血小板知识 发表于 2019-9-25 09:51:57

儿童血小板增多症

儿童血小板增多症发表者:游红亮 人已读
一、什么情况下诊断为血小板增多症大多数儿童外周血血小板为(150~450)×109/L,当>450×109/L时可考虑血小板增多。轻度增多(500×109/L~700×109/L);中度增多(700×109/L~900×109/L);重度增多(>900×109/L);极重度增多(1000×109/L )。二、儿童血小板为什么会增高1、血小板再分布,指血小板从脾脏等储存的部位释放入血,       与应用肾上腺素药物、剧烈活动、应激状态等因素有关。2、血小板生成素刺激骨髓血小板生成增多。三、儿童血小板增高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1、家族性血小板增多症   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外,绝大多   数是伴X性连锁遗传,主要是骨髓对血小板生成素过度敏感,使血小板生成增多,很少为重度或极重度增多,无脾大,极少出现血栓形成或出血等并发症。   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儿童发病率极低,仅为百万分之一。         年龄大多在6-18岁,血小板通常>1000×109/L,常有血小板      形态和功能异常。      2016年,WHO制定了诊断标准:符合1+2+3+4或1+2+3+5(1)血小板≥450×109/L;   (2) 骨髓活检示巨核细胞高度增生,胞体大、核过分叶的成熟巨       核细胞数量增多,粒系、红系无显著增生或左移,且网状纤       维极少轻度(1级)增多;   (3) 不能满足BCR-ABL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其他髓系肿瘤的       WHO诊断标准;   (4) 有JAK2、CALR或MPL基因突变;   (5) 有克隆性标志或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证据。 3、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年龄常小于2岁婴儿多见。如急慢性感染、肿瘤、类风湿性疾病、川崎病、手术创伤、贫血、    血友病、婴儿维生素K缺乏、脾切除后。诊断标准:(1)暂时性血小板增多至(400-800)×109/L,持续时间一般不       超过3个月;(2)血小板形态和功能正常;(3)骨髓象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轻度增生或增生不明显;(4)存在原发病或诱因,如感染、运动、肿瘤等原发病和病因去      除后逐渐恢复正常;(5)很少有出血和栓塞症状;   (6)原发性疾病治愈,血小板及降至正常。四、儿童血小板增多症常做的检查有哪些1、感染、贫血相关的如:炎症指标如CRP、血沉、病毒全套、       胸部CT、腹部彩超(必要时查CT)、铁三项等;2、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抗核抗体、ENA多肽酶谱;3、血小板功能检查;4、血常规、骨髓涂片、骨髓活检;5、基因及染色体:JAK2、CALR、MPL、BCR-ABL基因及染色体;五、儿童血小板增多症怎么治疗1、家族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       由于出现血栓或出血等可能性极低,可以不进行预防性       抗凝或降血小板治疗。 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参考2016年中国专家共识       其治疗目标是预防和治疗血栓合并症,血小板计数应控       制在<600×109/L,理想目标值为400×109/L。   (1)无血栓病史:       ①年龄<60岁、无心血管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         病、吸烟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或无JAK2V617F突变者,         可采用观察随诊策略;       ②年龄<60岁、有心血管高危因素或JAK2V617F突变者,         给予阿司匹林;       ③年龄<60岁、有心血管高危因素和JAK2V617F突变且         PLT<1000×109/L者,给予阿司匹林。         ④任何年龄、PLT>1500×109L的患者,给予降细胞治疗。   (2)有动脉血栓病史:任何年龄、无心血管高危因素和JAK2      V617F突变者,给予降细胞治疗+阿司匹林;   (3)有静脉血栓病史:       ①任何年龄、无心血管高危因素和JAK2V617F突变者,给予          降细胞治疗+系统抗凝治疗;       ②任何年龄、有心血管高危因素或JAK2V617F突变的患者,          给予降细胞治疗+系统抗凝治疗+阿司匹林; (4)治疗选择的动态调整:在病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并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选择。PLT>1000×109/L的患者服    用阿司匹林可增加出血风险,应慎用。PLT>1500×109/L的    患者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对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患者可换用    氯吡格雷。   (5)有的心血管高危因素患者,应积极进行相关处理(戒烟,高      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等)。    3、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主要在于积极寻找原发病、去除病因。即使在血小板>1000×109/L 的情况下,通常也不会发生血栓形成或出血并发症。      患儿如果伴有其他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或血栓反复发作,可采取抗血小板凝集及降低血小板的治疗。六、血小板增多症常用的治疗药物1、阿司匹林:2-3 mg/(kg·d),最大量75 mg;临床上常用;2、羟基脲:15 mg/(kg·d),8周内80%患者的血小板可降至   500×109/L以下,然后可给予适当的维持剂量治疗。血常规监测:治疗的前2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月1次,血象稳定后每3个月1次。对羟基脲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可换用干扰素或阿拉格雷等二线药物。3、干扰素:起始剂量为300万U/d皮下注射,起效后调整剂量,最低维持剂量为300万U每周1次。醇化干扰素的起始剂量为0.5 ug/kg每周1次,12周后如无疗效可增量至1.0 ug/kg每周1次。部分患者在使用干扰素后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抑郁等精神症状,因此在使用干扰素前应进行甲状腺功能,否      有精神病史。血常规监测:治疗的第1个月每周1次,第2个      月每 2周1次,以后每月1次,血象稳定后每3个月1次。   4、阿拉格雷:起始剂量为0.5mg每日2次口服,至少1周后开始   调整剂量,维持PLT<600×109/L。剂量增加每周不超过0.5 mg   /d,最大单次剂量为2.5 mg,每日最大剂量为10 mg,PLT维   持在(150-400)×109/L为最佳。   5、血小板去除术可迅速降低血小板总数,从而预防血栓形成,只      作为重症患者(>1500 ×109/L或伴血栓/出血)的近期治疗。(以上内容主要是参考2016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专家共识、儿童血液病学、诸福堂实用儿科学、中华实用儿科杂志2013年发表的儿童血小板增多症)

阳光美好 发表于 2019-12-5 08:27:39

空气污染?装修污染?农村的污染少很多。

呵呵哒 发表于 2019-12-5 08:29:11

论坛里面有很多忌口知识你可以多去看看!

血小板减少患者 发表于 2019-12-24 15:48:00

避免感冒着凉和对肾脏有毒的药物。患病后不能在家盲目乱治,应及时住院治疗,是为了预防肾炎的发生,最好定期检查尿液,做到对病情变化心中有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血小板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