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血小板知识 发表于 2019-9-25 09:54:48

教你看懂血常规

血常规发表者:岳燕 人已读
血常规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血常规结果可以反映出人体许多的变化,但众多的检查结果你真的都完全掌握了吗?

接下来看一下,你对血常规的解读到了哪个阶段吧。

任劳任怨住院篇

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压积增多:1.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

2.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代偿性增多:缺氧。

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血小板

正常值(100~300)×109/L

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血沉

正常值男性0~15 mm/h女性0~20 mm/h

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

减少: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

白细胞(WBC)

正常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6月~2岁(11.0~12.0)×109/L,4~14岁约8.0×109/L。

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白细胞分类(DC)

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儿童0.30~0.65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

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儿童0.3~0.56

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儿童0.02~0.08

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L):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

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单核细胞(M):增多: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减少:无临床意义。

如果以上内容你都掌握了,那么,恭喜你!

你已经达到了一个住院医的基本要求并且逐步向更高的级别迈进,下一级别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运筹帷幄主治篇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正常值80~95 fl

增多: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减少:常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正常值27~32 pg

升高: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降低:常见于小细胞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值(百分比)0.32~0.36

临床意义: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正常值(百分比)0.109~0.157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时有意义,常见于各种类型营养缺乏性贫血,如下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正常值 6.3~10.1 fl

增高:常见于血小板破坏过多、骨髓纤维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镰状细胞性贫血等。

减少:常见于骨髓增生低下、脾功能亢进、化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网织红细胞

成人绝对数(24~84)×109/L,百分数 0.005~0.015;新生儿绝对数(144~336)×109/L,百分数 0.02~0.06。

增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障碍性贫血、大出血;减少:常见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些我都已经掌握了!」好吧,假如这些在你看来都是些小 Case,那你已经步入了牛人的境界,从此可以指(zhi)点(zhi)江(dian)山(dian)。

但不要忘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还有最后一个阶段没有达到。

俾睨天下主任篇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正常值(百分比)约 0.0001,绝对数<300/109 红细胞。

明显增多见于铅、汞、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增多可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正常值(百分比):幼稚中性杆状粒细胞 0.01~0.05;中性粒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 4 叶 0.50~0.70。

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中性粒细胞的 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灶者。

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数超过 10×109/L时,中性杆状粒细胞>6%,为轻度左移;>10%,为中度左移;>25%,为重度左移。

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 4~5 叶或更多。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 叶叶白细胞> 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红斑狼疮(LE)细胞

正常值:阴性

阳性,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阳性率可高达 80%),亦可见于一些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至此为止,血常规的内容你已全都掌握了,现在你也可以去科里,跟大家共(jiao)同(yu)学(bie)习(ren)啦。


湖南妞妞妈妈 发表于 2019-12-6 21:46:38

爱的家园,有你有我祝愿所有宝宝们板板高升!在论坛里面学习一段时间,对病情了解很多,也更懂这个病!

一条小橘橘 发表于 2019-12-7 08:57:15

论坛里面有很多ITP知识可以多去看看!

怀中猫 发表于 2019-12-10 13:58:27

脾肾两虚型:此型病情较重。血小板水平较低.皮下黏膜有散在出血点。症状除乏力等脾气虚损之象外,兼见四肢不温、恶寒、喜热饮、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等阳虚之症。

沉吉思涵 发表于 2019-12-10 14:01:11

本病发病以本虚为主,小儿素体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因,风热毒邪侵袭为发病的外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充,卫外不固,外感风热邪气蕴阻于肌表血分,迫血妄行,外溢皮肤孔窍,发为紫癜;

周涛zhoutao 发表于 2021-6-8 22:37:32

免疫系统有些紊乱,注意除外其他疾病,观察血小板数目后决定是否治疗。

黄轩huangxuan 发表于 2021-6-9 16:51:38

http://www.itpxuexiaoban.cn/thread-18417-1-1.html 新病友看看澄爸写的血小板减少症(itp)经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你看懂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