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答”解决血小板减少难题!
问:什么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减少症有什么不同吗?答:血小板减少症是指由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液中血小板减少,而不管是否有出血、皮肤瘀点、瘀斑等相关症状。在血常规检测结果中,血小板低于 100×10^9/L 即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表现,血小板减少除了发生于血小板减少症之外,还可见于其他很多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血小板减少症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血小板减少。问:血小板为什么会减少?具体原因是什么?答: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血小板破坏过多:1)最常见的为免疫性因素,使机体产生破坏血小板的异常抗体,如感染(感冒、腹泻、幽门螺旋菌等)、药物(肝素、阿司匹林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因素均可引起机体产生破坏血小板的异常抗体;2)除免疫性因素破坏血小板外,某些药物也可直接破坏血小板,如瑞斯托霉素、硫酸鱼精蛋白等;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等也可破坏血小板;4)脾功能亢进也可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包括先天遗传因素(极少见),恶性肿瘤、化疗药物、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影响骨髓增生造血。——血小板丢失过多:如出血、血液透析均可造成血小板减少。问:为什么血小板减少的人都会出血?答:血小板的作用主要是止血和参与凝血过程,并参与修补破损的血管,而且是机体止血的最主要成分,因此当血小板减少时,机体的凝血和止血功能都会受损,所以容易出血。问:血小板减少怎么治疗能尽快提升?答:一线治疗:一线治疗是药物治疗,主要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对于成人,主要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丙种球蛋白主要应用于血小板计数极低(血小板计数<20×10^9/L)并存在高危出血风险、服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明显、妊娠期或哺乳期、糖皮质激素药效尚未发挥时应用;对于儿童,由于糖皮质激素对儿童的副作用更加明显,主要以丙种球蛋白为主。二线治疗:非药物治疗,对于年龄大于 16 岁的可以优先选择脾切除;药物治疗,硫唑嘌呤、环孢素、达那唑、利妥昔单抗、长春新碱等。——对于以上一线、二线治疗均无效的患者,但不包括脾切除,可以选择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主要是治疗原发病、去除致病因素、预防出血。此外,血小板减少患者可适当介入中医中药调理,就目前而言,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效果非常显著。问:得了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要注意些什么?答:(1)注意预防磕碰、外伤。(2)饮食忌辛辣、高温、粗糙的食物,应以清淡软质饮食为主。(3)保持大小便通畅。(4)保持平和心态,忌激动、动怒。(5)控制好血压。(6)预防感染。病盲型。对疾病和健康知识丝毫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生病后就将自己完全交给医生,甚至说起自己服的药也是以“小黄片”、“大白片”来记忆。其实,如果患者能掌握些疾病的常识和治疗的进程,会更能增加对医生的信任与理解,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多食含维生素C、P的食物,多食花生、红枣、核桃、桂圆、扁豆等益气养血之品。 多学习啊,慢性病靠自己懂病才能少走弯路。 有出血点对于出血性疾病太正常不过了。试问一下,出血性疾病人家都有出血点或者其他出血表现,就你家啥都没有。你不害怕吗?你不琢磨吗? 做检查就是为了排除别的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如有原因这叫继发性,也就是说有原因的,需要治疗原发病,血小板才会上升,而不是用治疗itp的那一套 做检查就是为了排除别的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如有原因这叫继发性,也就是说有原因的,需要治疗原发病,血小板才会上升,而不是用治疗itp的那一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