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医声 发表于 2020-6-4 15:32:38

红斑狼疮的不常见特异性皮肤改变

接上篇《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在前面我们已经分别讨论过红斑狼疮的经典特异性皮肤改变。但一些不常见的特异性皮肤改变没有讨论。如果忽视,则容易误诊或漏诊。一,肿胀性红斑狼疮 (Lupus erythematosus tumidus)
习惯上,肿胀性红斑狼疮常被归入红斑狼疮的特异性皮肤病变。但它很少跟SLE同时发生。血清检测时,只有少数的肿胀性红斑狼疮存在抗核抗体阳性。皮损内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很少见,且缺乏交界性皮炎表现。这让人怀疑它是否归入红斑狼疮的特异性皮肤改变。但是,它又跟某些皮肤红斑狼疮亚型伴随。
儿童罕见肿胀性红斑狼疮,主要是成年人罹患。它常常夏季发病或复发加重。对比其他的慢性皮肤红斑狼疮,肿胀性红斑狼疮有更显著的光敏感性。
下肢罕见病变,它最常见波及的是光照区域:
[*]面部最常见
[*]上背、上胸(颈部V区)
[*]手臂伸侧和肩部

肿胀性红斑狼疮往往是缓慢出现的:
[*]粉红色到紫罗兰色
[*]荨麻疹样、水肿样、或环形的斑块、结节
[*]没有鳞屑和瘢痕
[*]肿胀型红斑狼疮的病理表现:
[*]血管周围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主要为CD3+/CD4+淋巴细胞。
[*]真皮乳头层和真皮网状层存在黏蛋白沉积。
[*]约50%病人的直接免疫荧光(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DIF)可以是阳性。
[*]若DIF阳性,可见IgG和/或IgM沿表皮-真皮交界处沉积,但不具有特征性。
其病理的DIF表现让人感到困惑。
综合来说,肿胀型红斑狼疮的归类还待进一步研究。作为风湿科医生,我们在SLE病人,其他皮肤型红斑狼疮病人身上看到相关表现时不可漏诊。
[*]二,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
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Lupus erythematosus-lichen planus overlap syndrome,LE-LP综合征)是一个罕见改变。它兼具红斑狼疮和扁平苔藓的临床、组织病理学以及免疫荧光表现。
LE-LP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有:四肢的肢端部分,尤其是手掌和足底
[*]
[*]持久的萎缩性蓝红色至紫罗兰色斑块、斑片
[*]指(趾)甲往往受累,并可能导致无甲(甲缺失)
[*]通常没有光敏性、瘙痒
[*]LE-LP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有:1,扁平苔藓的特征: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不规则棘层肥厚、色素失禁;免疫病理有:针对IgM的细胞样小体染色和丝状纤维蛋白;2,红斑狼疮的特征: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沿真皮-表皮交界处呈线状颗粒样沉积。(后续红斑狼疮的非特异性皮肤改变)

补充阅读:
1,《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2,《夏天到来,小朋友的皮肤出现小丘疹,这是什么病?》3,《糖尿病病人的风湿病有哪些?(下)》4,《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会有什么样的皮肤改变(下)》5,《类风湿因子等检验能预测出类风湿关节炎吗?》6,《刷手机一时爽,刷多手疼悔断肠……》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斑狼疮的不常见特异性皮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