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碎骨 发表于 2020-10-28 16:59:55

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如何处理出血?

由于健康成人的外周血血小板消耗5-7*10^9/L,用来修复人体庞大的血管内皮,从而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避免血液流出血管外。血小板在外周血中的寿命仅为7-10天,而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和原始巨核细胞无选择性地杀伤,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甚至停止。因此如果出现出血的现象如何治疗呢?不同患者能够耐受的外周血中最低PIt也有明显的差异,通常为从(5-100)x10^9/L,甚至更宽的范围。对于严重的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在当前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并且在众多治疗方案中疗效最为肯定。治疗性血小板输注指排除输血禁忌症其他可能引起出血的因素后,患者出现大量血小板减少合并脑、视网膜肺、消化道等危及生命的出血时进行的血小板输注。当仅在皮肤处出现紫癜时,不能认为是危急情况,一般极少需要输注血小板。长期以来,化疗后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指征以患者外周血PIt当患者合并发热(>38度)、感染、脾亢或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时 ,可适当放宽输注指征,并应增加血小板输注量。另外,临床上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下列情况:1)一般状况;2)化疗前血小板基值;3)既往出血史;4)放化疗治疗情况;5)有无骨髓转移;6)是否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等综合评价患者的出血危险性,指导血小板输注。必须依靠患者的临床状况(如是否有明显出血倾向)来判定输血指征,这样做不仅需要医生具备丰高的临床经验,而且不可避免地使患者已经面临发生出血的风险。加之我国当前血源紧缺,血小板制品需要提前预约(提前1--2d),也给抢救出血患者的生命带来巨大风险。随着输血新技术的应用,对减少化疗后大出血的发生率,减少患者血小板需求量,提高化疗后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出血风险评估、输血指征以及输血疗效提高有待进一步研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如何处理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