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病家园 发表于 2019-11-1 14:14:59

“欺软怕硬”的细胞——血小板

“欺软怕硬”的细胞——血小板

      人们在日常中免不了会生病,但是,在血液病中很常见的是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因血小板减少而引发的出血性疾病,轻者皮肤黏膜出血,重者危及性命,后果严重。虽说疾病面前人人平等,但血小板减少这个病,确有点“欺软怕硬”,为何这么说呢?根据临床统计数据来看,它似乎更喜欢对自身免疫机制不完善或者是抵抗力弱的孩子和女人“下手”。

      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90%,以急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急性型与慢性型之分,其中急性型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且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之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

      儿童急性血小板减少症病程短,容易治愈,这与儿童患者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有一定关系,但也不排除部分患儿会出现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现象,最终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甚至是难治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

      因此,家长在照顾患儿的过程中,治疗方法选择要慎重,不要过度依赖激素和丙球,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而日常护理更要精心,避免孩子频繁感冒感染,同时要减少受伤出血的现象。

      青年女性:女性患者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4倍,以慢性血小板减少为主:

      不久前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妊娠期女性成为继儿童之后的第二大血小板减少症高发人群。我们都知道,血小板起着至关重要的止血和凝血功能,如果妊娠期女性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则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后果将不堪设想。

      慢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见于成年人,多为20~40岁,且以女性居多,男女之比约为1:4。其临床特点如下:

  1、起病缓慢,有长期皮肤黏膜反复出血史及妇女月经过多,病程均达半年以上。

  2、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以皮肤多见,脏器出血次之。

  3、脾脏一般不大,仅有10%左右的病例有轻度肿大。

      4、 少数病人可有贫血症状,与出血轻重成正比。

      其实,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或者是发生于哪类人群,作为患者,最关键的还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还需要明辨病因,对症治疗,不要盲目用药,更不要讳疾忌医,以免得不偿失。

Wendy-Bei 发表于 2019-12-6 22:48:26

在这里看到有很多ITP知识以及病友的正能量!所以在这里告诉大家不要害怕,什么事都会过去的,主要是自己心态要好,对自己要有信心。

呵呵哒 发表于 2019-12-7 09:31:10

多看看论坛别人的经验经验能少走弯路。

阳光美好 发表于 2019-12-9 09:29:5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需要看看后面对激素的治疗反应以及自身免疫指标的变化。

茜茜小夏 发表于 2019-12-9 10:31:25

避免感冒和其他感染是第一要务,在这里看到有很多ITP知识以及病友的正能量!所以在这里告诉大家不要害怕,什么事都会过去的,主要是自己心态要好,对自己要有信心。

沉吉思涵 发表于 2019-12-9 10:42:21

病人是医盲,到医院只能听医生的,过不过度听他的,否则后果自负,病人也太无辜和痛苦了,结局自己承受!

黄绮珊huangqis 发表于 2021-6-9 15:32:35

难治性:一线二线无效,包括切脾后无效,且有症状,影响生活。症状包括,鼻血,自发性内出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欺软怕硬”的细胞——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