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 发表于 2020-9-9 19:35:38

一例一过性血小板减少病例探讨

患儿男,一岁六个月,因发热,高烧39度不退4小时余来我院门诊就诊,急查手指血常规,其血象结果考虑为病毒感染,唯一费解的是,血小板结果为何会低至49,采血不畅?血小板聚集?抑或患儿自身存在血小板减少方面的问题,诸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等。不管怎么说,对于初次就诊,血小板异常降低的患儿,我们都是高度重视的,首先从实验室内部查起,以排除标本采集及检测方面的误差。我们嘱患儿重采手指血,充分摇匀后,放置3到5分钟,重上机检测,血小板结果仍低,与首次结果无异,涂片镜检,镜下血小板形态及分布基本正常,无血小板聚集,且镜下血小板数量与仪器计数结果亦大致吻合。在排除实验室标本采集及检测方面问题后,报告发送。而患儿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天来我部复查手指血常规,PLT第二天102*109,/L,第三天107*109/L,血小板数量上升至基本正常,询问家属其后处置情况,家属诉医生查体未发现皮肤瘀斑、紫癜、牙龈出血等相关体征后,除开了些抗病毒药物外,未作特别处理,只是嘱其复查PLT。初步考虑为一例由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过性血小板减少,有研究证实,病毒感染可潜伏于造血干细胞/祖细胞,抑制其增值和分化,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另外有文献报道,CMV感染可激活多克隆B细胞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减少,除此之外,病毒感染还可破坏血小板细胞膜上蛋白结构,改变血小板抗原功能,产生自身免疫抗体而破坏血小板功能。   本例为一一过性血小板减少,遗憾在于,该病患为一门诊病人,临床资料收集不全,且无法跟踪后续疾病进程,为何病毒感染亦未弄清,血小板一过性减少的机制机理亦无法作个性化阐释,故只能作一笼统的原因分析。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像本例一过性血小板减少并不多见,而且也往往怀疑是自身实验室检测问题,特别是临床或家属质疑我们检验结果时,更是倍感紧张,这时如果我们作为检验人将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做到位了(重采血复查、复片镜检,最后血小板确实少),便应该理直气壮;再者,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有效沟通也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该患儿在血小板低后,立刻收治入院,并做了骨髓穿刺等一系列明确血小板减少原因的有创操作,而第二天患儿复查血常规,血小板竟又升至正常,很难想象家属不找我们检验科麻烦,而这时如果我们能与临床医师有效沟通,在患儿无出血体征体表前提下,提示临床医师需充分考虑病毒感染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则能很好地减少过度诊疗,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自己。当然血小板一过性减少受太多因素影响,本例只作交流探讨,欢迎大家指正!

代价是折磨 发表于 2020-9-9 19:36:49

首先从血象不知道如何能看出是病毒感染,而且还是非常典型的改变。至少得把CRP,PCT这些指标拿出来才有点说服力吧。其次,血小板的变化受太多因素影响,药物的影响也不忽视,对幼儿高热一般会使用解热方面的药物最常见的布洛芬,该药物极少数情况下会使血小板出现严重降低。一旦发热控制住,也不会再服用。

舒畅shuchang 发表于 2021-5-20 12:09:58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做了骨穿确诊是ITP,那么你错了,单独一个骨穿并不能确诊,还差很多的检查。   太多人只单独做了骨穿,上面写着itp骨髓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以为确诊了~

陈红chenhong 发表于 2021-5-20 13:31:30

多学习啊,慢性病靠自己懂病才能少走弯路。

王挺wangting 发表于 2021-5-21 10:36:20

常年板低,复查很重要的,itp确诊没有金标准,一直在路上。意味着有一部分人血小板减少只是初始疾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itp转其它疾病原因。

张凯丽zhangkai 发表于 2021-5-21 11:05:24

有时候吧时间是最好的药了你不去管它说不定哪天惊喜就来了。过度用药不见得多好。

甘薇ganwei 发表于 2021-5-21 16:30:55

多学习啊,慢性病靠自己懂病才能少走弯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例一过性血小板减少病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