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与病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出血性疾病,多发于女性,而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的两倍,那么你知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有哪些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是什么?中医如何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辨证治疗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中医血证范畴,辨证以八纲辨证为主,兼用脏腑气血辨证,应辨清寒、热、虚、实而治之。急性型多为实证,实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慢性型多属虚证,治疗应益气健脾,养血摄血;兼有瘀血者,配合活血化瘀法;久病伤阴者,应用滋阴清热之法。1.血热伤络证候: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或伴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血色鲜红或紫红,同时见心烦、口渴、便秘,或伴腹痛,或有发热,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2.气不摄血证候:起病缓慢,病程迁延,紫癜反复出现,瘀斑、瘀点颜色淡紫,常有鼻衄、齿衄,面色苍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慌,口唇色淡,舌质淡胖,苔薄,脉沉细无力。治法:益气健脾,摄血养血。3.阴虚火旺证候:紫癜时发时止,鼻衄齿衄,血色鲜红,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凉血宁络。4.气滞血瘀证候:瘀点瘀斑,色紫晦暗,并有血肿;或见关节疼痛;或腹中绞痛,便血色紫暗;或见胁下痞块;或尿血迁延不愈。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治法:理气止血,活血化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免疫因素经临床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被认为是由病毒抗原引起,可能为:a、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 与PC膜的FC受体结合,促进PC破坏。b、病毒组分结合于PC后改变了PC结构 使其抗原性发生改变,导致自身抗体形成。直接测定PC相关抗体(PAIg),表现急性型PAIg含量明显增高,且大多尚有PC相关补体C3的增高,两者呈平行关系。慢性型公认为是细胞免疫PC减少,多数病人PC上有PAIg或补体C3、C4,有的可在血清中找到自身抗体,与抗体或补体相结合的PC易遭破坏,而缩短寿命。自身抗体也可能影响巨核细胞,导致巨核细胞生成PC功能受到损害。2、肝和脾的作用PC来源于骨髓巨核细胞,离开骨髓腔后1/3被滞留于脾。脾也是产生PC抗体的器官,体外培养证实慢性ITP病人脾能产生PC特异性IgG,被抗体结合的PC也主要是在脾破坏,其次是肝,肝破坏受抗体作用较重的PC,破坏也较急剧,正常PC平均寿命为7~11d,病人发病期间PC寿命明显缩短(约仅1~3d),急性型更短。PC更新率加速4~9倍。3、其他因素a、雌激素的作用 慢性型多见于女性,青春期及绝经期前易发病,妊娠期有时复发,可能是由于雌激素抑制PC生成及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对抗体结合PC的清除能力所致。b、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可加重出血。4.毛细血管缺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毛细血管脆性增高,但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在血小板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出血症状可有明显改善,说明毛细血管缺陷与本病有关多泡在论坛里面学习一段时间,就会对病情了解很多,也会更懂这个病! 谢谢分享。真不容易,每个血小板减少的病人都有一篇血泪史,呵呵。在论坛里面学习一段时间,对病情了解很多,也更懂这个病! 病人是医盲,到医院只能听医生的,过不过度听他的,否则后果自负,病人也太无辜和痛苦了,结局自己承受! 感冒就需要多饮水卧床休息,发热退热、咳嗽止咳,别的不需要。其次就是观察血小板数目变化,如果出血严重,血小板数目过低,可以应用丙球冲击治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需要看看后面对激素的治疗反应以及自身免疫指标的变化。 对于itp来讲,最怕的是有出血,毫不夸张的说,不出血,人体不需要血小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