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研究所 发表于 2020-4-14 12:17:54

怎样看待不同医生给出的不同的治疗方案?

怎样看待不同医生给出的不同的治疗方案?在讨论这个话提前,也请大家看一篇《蜗居》作者六六女士“卧底”医院后写下的文章不同的医生对于同一个疾病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很容易受到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影响;即便是不同研究机构,学术团体经过严格的讨论和反复求证以后,对同一疾病给出的诊疗指南,也存在着差异甚至争议。我自己作为医生,在给自己的家人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也会再三犹豫和比较。因此,对于不同医生给出的不同方案,只要不违反基本治疗原则,都有其道理,很多时候也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回到对高板的治疗上来,其实不同的学术组织,不同的医生,甚至不同的患者之间,对高板的治疗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对无症状且低危险度的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就一直存在争议。发表在国外权威刊物上的文章,对高板治疗方案,降板是选择羟基脲还是阿那格雷更好也有不同的认识。Harrison等将有血栓高危倾向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羟基脲+阿司匹林与阿那格雷+阿司匹林,平均随访39月。阿那格雷+阿司匹林组发牛动脉血栓、严重出血与转变成骨髓纤维化的比例均高于羟基脲+阿司匹林组,但静脉血栓发生较少。由于高板动脉血栓的发生率比静脉血栓高3倍,且危害更大。作者提出,在有血栓高危因素的高板患者用羟基脲+阿司匹林比阿那格雷+阿司匹林效果更好。而另一组研究者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诊断的高板,治疗情况进行比较。259名患者,122人用阿那格雷,137人用羟基脲,随访6个月作为终点事件时间,之后再随访12和36个月。两组在大动脉、大静脉栓塞,严重出血,小动静脉栓塞,小出血事件,中断服用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别。虽然以上两个研究结论却存在较大差别,但都是真实可靠的。这两个研究结果都主要以西方人种为研究对象,那对亚洲人的治疗结果呢。一项日本人使用阿那格雷治疗高板的研究如下:20名日本高板患者,血小板大于800,使用阿那格雷治疗,起始剂量0.5mg/天,目标位控制在600以下,后续剂量根据病情调整,实际使用剂量0.5—6mg/天,随访时间2年。头痛和心悸是用药初期最常见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没有出现因不良反应而中断用药的病例。总体用药剂量与以往研究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必根据人种调整剂量,20名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血栓、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尽管医生可能给出不同的方案,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我们自己手里,分析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根据自己的对疾病的感受,心理预期,经济状况等综合因素,选择自己认为最合理的方案就可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怎样看待不同医生给出的不同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