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天有不测风云啊,本人为制药业从业者,半个月前突发疾病,恳请风湿免疫领域的战友帮助分析病情:
情况大致如下:
本人女,31岁,9月15日因“四肢瘀斑,牙龈出血4天”急诊入院,血常规显示:血小板8*10^9/L,白细胞,血红蛋白正常,凝血、肝肾功未见明显异常。体液免疫:ANA+1:100颗粒型,抗SSA抗体+++,IgG 16.20g/L,IgA 3500.00mg/L,补体正常。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1.41:1,全片见巨核细胞大于200个,分类25个,其中巨幼5/25个,颗粒巨18/25个,裸巨1/25个,产板巨1/25个(产血小板1颗),散在血小板少见;骨髓流式未见异常表型细胞;SPECT唾液腺显像:双侧颌下腺、右侧腮腺功能未见异常,左侧腮腺摄取功能轻-中度受损,排泌功能未见宜昌。眼科会诊检查正常,不考虑干眼症。
在某院血液科住院使用地塞米松20mg/天,卡络磺钠、氨甲环酸等止血,输注血小板3个治疗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25g/天*5天)。第四天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为41*10^9/L。冲击治疗后激素减量为强的松30mg bid。9月26日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为118*10^9/L,WBC 8.05*10^9/L,HGB118g/L。9月27日带药出院,强的松30mg bid,法莫替丁20mg bid,钙尔奇D 600mg qd,血液内科,风湿免疫科,眼科门诊随访。
目前纠结的问题是:
血液科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只是一个表象,其根源或在原发性干燥综合症,但诊断依据不足,暂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继续治疗。
另咨询某风湿免疫科医生,也认为干燥综合症不成立,而是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