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尿潜血主要是肾脏内存在炎症,导致红细胞排出异常,在高倍镜视野下可以观察到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超过3个,甚至更多,红细胞漏出到尿液中后,受炎症因素等影响,提前破裂,就会形成血尿。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体内尿蛋白和尿潜血的区别: 尿蛋白是因肾小球上皮细胞受损密切相关,通常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过激炎症反应,使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导致蛋白质大量漏出(膜性肾病); 尿潜血是因系膜区异常有关,通常是免疫复合物在系膜区的沉积,引起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扩张,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受到压迫,内皮细胞裂隙变大,使红细胞“挤”出去(IgA肾病)。 尿蛋白和潜血治疗方向不同: 从产生原因来看,尿蛋白更偏重于炎症反应,尿潜血更偏重于毛细血管裂隙。 所以,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激素就成了尿蛋白的基础用药,更何况激素本身具有降低细胞通透性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蛋白质漏出。 但尿潜血就比较尴尬了,这种因挤压而形成的毛细血管裂隙,激素几乎没有用武之地,通常只以常见的抗炎药物进行治疗,或者干脆不予治疗,因为尿潜血并不像尿蛋白那样对肾脏造成持续而明显的损伤。 尿蛋白和尿潜血如何治疗好呢? 尿蛋白和潜血只是肾脏受损的辅助判断依据,医生们通常不会将其作为治疗效果的重要评估依据。 对于肾病患者来说,体检发现尿蛋白和潜血有加号,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是对的,但没必要进行超出医生方案的额外治疗,尤其是单纯性尿潜血,没有必要花费过大的代价使其转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