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促使骨髓生血小板药物
主要用于骨髓生成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1)炔睾醇(达那唑):用于治疗骨髓病变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造血抑制。也用于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常用剂量每日1~2次,每次0.2克。一般用药1-2月后出现疗效。维持用药每日0.2克。用药期间监测肝功能。
(2)氨肽素: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成人口服每次1克,每日3次,儿童0.6-0.9克。一般治疗1~2月起效,6-8周高峰,用药一个月无效可停药,见效继续服用。
(3)促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长因子)该药为注射重组人白介素-11,商品有迈格尔,特尔康等。临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推荐剂量25微克/公斤,每日1次,皮下注射,疗程7~14天。血小板恢复后应及时停药。用药可发生水肿、头痛、发热、心悸、心动过速、房颤、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疹、结膜充血、偶见一过性视力模糊反应。用药期间应隔日检测血象。
2.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用)
用于急性血小板减少,重症血小板减少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并发严重内脏出血者。400毫克/公斤体重/次,连续用5天,维持剂量400毫克/公斤体重/次,每周1次。
3.血小板输入
从正常人体血液中采集一定量的血小板,输给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以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水平。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特别是化疗后发生的骨髓抑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4.中药
(1)血宁片:用于治疗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每次4-6片(每片生药0.2克),每天3次。
(2)升血小板胶囊:成分有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甘草。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斑。用于治疗急性、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口服一次4粒(0.45克/粒),一日3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