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当感染发生时,很多患者都会发现自己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减少了,临床上医生也常说感染会导致血小板的减少,那原理又是什么?是治疗的药物还是本身机体呢?
血小板的生存时间是比较短的,一般为7~9天,骨髓每天生产约2.5×10^11个血小板,释放到循环血液中。这些血小板在血循环中循环绕行10000周后消失,总的数量保持动态平衡。血小板可释放或传递影响内皮细胞功能的物质;内皮细胞也表达或释放能够抑制血小板功能,或促进血小板活化的表面受体或可溶性介质。
虽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骨髓抑制、使用药物有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但是对于感染的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病毒感染。当感染发生时,受到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发生改变,这两种细胞均被激活,二者之间相互作用,致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增加。
感染后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也启动了对病原微生物的反应,使炎症反应放大、更多的细胞因子参与进来。如此一来,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被激活,同时吞噬细胞功能增强,最终导致血小板黏附、聚集在血管内皮细胞上,或被吞噬细胞吞噬。
所以,血小板减少患者在治疗时,还要积极预防各种感染的发生。最容易做的就是预防感冒,即使天气很热也要注意保暖。注意饮食、居住卫生,减少感染机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