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我的女儿现在4岁半,患ITP已经快半年了。丙球激素都用过,中药也服用了3个月了,血小板有升有降。最低的时候4千,最高的时候30多万。2019年7月22日再次血小板降低至9000住院治疗。现将女儿的治疗过程总结如下,恳请各位帮我分析一下,我下一步该怎么办?
第一阶段:第一次住院 丙球+激素 治疗有效
2019年2月6日在幼儿园摔了一跤,当时脸上有瘀青,晚上回家之后发烧,体温38.4度,未吃任何药物,用温水擦拭进行物理降温。大概2个小时以后体温降到38度以下。
2019年2月7日体温恢复到37度左右,精神状态正常。当天晚上吃了一只大螃蟹。
2019年2月8日早上,流鼻血不止。去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验血之后,发现血小板只有4千,立即办理住院。我怀疑是否是因为在幼儿园摔了一跤引起的。医生给我的解释是这两天孩子的免疫力特别低,摔一跤可能是诱因。
在作骨穿之前,又作了一次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1.09,中性粒绝对值2.42,红细胞4.16,血红蛋白116。医生建议我们马上作骨穿。
骨穿形态描述:骨髓增生标准:明显。骨髓增生良好,粒红比例正常。粒系增生正常,成熟正常,部分粒细胞呈轻度退化性变。红细增生正常,成熟正常,看到中红分裂型,成熟红细胞未见明显异常。巨系增生良好,未见到产板巨,部分巨核细胞颗粒缺失,血小板减少,散在分布。诊断意见:结合临床与血象提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象改变。
住院期间用药:
2019年2月8日~2月10日:丙球5g 甲泼尼龙40mg 头孢 止血敏 维C
2019年2月11日~2月16日:头孢 和维C继续用,丙球和激素停用改口服强的松4.5片
血常规检测结果:
2019年2月9日:血小板:40白细胞3.49 中性粒:1.95 红细胞3.63 血红蛋白 97
2019年2月11日:血小板:166白细胞5.39 中性粒:2.49 红细胞3.43 血红蛋白 93
2019年2月13日:血小板:393白细胞12.89 中性粒:1.85 红细胞3.8. 血红蛋白 107
出院继续口服强的松,观察中。
这段时间是我和宝宝的一段痛苦的经历。
大家可能都知道北京儿童医院的规定是满2周岁的孩子不允许陪护。但这点我是住进医院才知道的。当时我就不想住院了,想去天津或别的医院检查。孩子的爸爸坚持说,这也是对孩子的一个锻炼。就这样我们第一次和孩子分开了!好在第二天我们动用了所用的关系,再加之孩子第二天流鼻血不止,我才进到病房陪着孩子。我们在北京几乎是所有的检查都作了,包括范可尼贫血,DNA检测,还有骨髓活检。检查报告如下:
骨髓细胞检查报告
1、 胸骨骨髓片:
①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②骨髓增生活跃
③粒系统各阶段比值大致正常,部分中、晚幼粒可见胞外浆,部分中性粒细胞浆内可见中毒颗粒。(医生解释为中毒颗粒就是病毒)
④红系统各阶段比值大致正常,部分中晚幼红包浆量少
⑤涂片找到34个巨核细胞,血小板偶见
⑥涂片中可找到吞噬细胞
⑦涂片尾部可见纤维团,脂肪滴
2、 髂骨骨髓片
①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②骨髓增生活跃
③粒系统各阶段比值大致正常,部分中、晚幼粒可见胞外浆,胞浆内偶见空泡,部分中性粒细胞浆内可见中毒颗粒。(医生解释为中毒颗粒就是病毒)
④红系统各阶段比值大致正常,部分中晚幼红包浆量少,部分成熟红细胞胞体偏小,可见变形
⑤涂片找到109个巨核细胞,血小板偶见
⑥涂片中找到分类不明细胞,其胞体不规则,胞浆蓝色,着色不均匀,核染色质细
⑦涂片尾部可见纤维团,脂肪滴
3、 骨髓活检检查报告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正常范围,粒红细胞比例正常,粒、红系细胞未见特殊,未见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巨核细胞数量、形态未见特殊。
检查诊断:缺乏特征性组织形态学改变,请结合其它检查诊断。
4、 细胞化学实验室检查报告单;
正常巨核细胞 950(个)
双核巨核细胞 0
多核巨核细胞 0
大单元核小巨核细胞 24
单元核小巨核细胞 18
双元核小巨核细胞 0
多元核小巨核细胞 0
淋巴样小巨核细胞 0
全片巨核细胞数 992
治疗过程:
1、 血小板在1.3万时输一个单位的血小板,医生说看看是不是自身造血和抗体破坏。输板后2个小时再次验板2.2万。医生解释为抗体破坏。
2、 之后就是给我们冲了5天的丙球,激素彻底停了。丙球冲击时血小板最高值4.9万。医生决定出院。
出院诊断:
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再生障碍性贫血
建议3个月后再次进行骨穿检查。用美罗华或TPO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