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血液病患儿常见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当患儿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全身各个系统均可发生感染,常见的部位有:呼吸道、消化道、肛周、口腔、皮肤、耳朵鼻腔及眼睛、泌尿系等。
如何预防患儿之间的交叉感染?
(1)保持病室环境的洁净,每天定时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注意患儿的保暖。定时进行紫外线消毒,使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2)床单位用物简洁,床头柜内不要堆放过多物品,各类物品应分类放置。
(3)不要互串病房和病床位易发生交叉感染。
(4)减少探视和家属陪伴,有利于住院环境的卫生管理。
(5)护理患儿之前,家长应洗手,血象低时,患儿及家长都应戴口罩。
(6)有呼吸道感染的家长应暂时避免陪护,直至隔离期完全解除。如必须陪护,应加戴双层口罩,口罩连续佩戴时应每4小时更换一次。
(7)不要和患儿在一张床上休息,睡觉。
(8)患儿之间不要相互借玩具及用品等。
(9)家长和患儿应分餐,不要共用餐具和洗漱用具。
为患儿测量体温时应注意什么?
(1)测温前应确认将体温计汞柱甩至35℃以下,每次最好在同一部位测温。
(2)测腋温时要擦干患儿腋下汗液,嘱患儿曲臂过胸将体温计的测温头夹紧。测量时间10分钟
(3)如测温前使用冰袋,应于冰袋撤离后20分钟再行测量。
(4)测温时家长应在一旁看护,防止体温计中途脱落或患儿将体温计打碎、咬碎。
(5)体温计不用时应妥善保存,避免患儿抓取玩耍。
(6)水银体温计的温度范围为35℃~42℃,因此切忌用40℃以上的水温浸泡,以免汞柱过度膨胀引起爆裂。
(7)当患儿不慎咬破体温计时,首先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口腔及消化道黏膜;再口服蛋清液或牛奶,保护消化道黏膜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食用粗纤维食物加快汞的排出。
(8)如体温计打碎后散落在床上或地面,应及时收起密封后再丢弃,防止汞污染。
(9)有条件可使用电子体温计。
小儿常用的静脉通道种类有哪些?其优缺点如何?
常用的静脉通道途径
(1)短期:静脉留置针。可留置3天,维护方便,费用较低,但不能输注刺激性药物,需反复穿刺。
(2)中期:锁骨下静脉穿刺(CVC)、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置管。可留置1个月,可输注刺激性药物,避免了反复穿刺,但穿刺时容易造成气胸,血胸等。
(3)长期:经外周静脉置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输液港。PICC可留置一年,可以输注刺激性药物,减轻患儿的痛苦,但对外周静脉条件要求较高,且费用较高,并发症较CVC少,较输液港多。输液港可留置3~5年,安全可靠 ,携带方便,可输注刺激性药物且并发症少,但花费较高,置管时机受限,置管时创伤较PICC大。均有继发导管感染、对硅胶管不耐受可能。
如何预防血液病患儿出血?
(1)患儿活动时要小心,六岁以下的患儿家属尤应看管好,防止外伤,发生皮下出血或血肿,静脉注射后用无菌棉球压迫针眼3~10分钟,以免发生出血。
(2)剪短患儿指甲,不要用力搔抓皮肤。
(3)嘱患儿不要用手抠鼻孔,每日在鼻腔内滴入液体石蜡油两次,防止鼻腔干裂,减少出血机会。
(4)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5)经常注意观察大小便的性质及颜色。
(6)患儿刷牙时应选择软毛牙刷,不要用牙签剔牙,避免吃过硬的食物及带骨渣,鱼刺的食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