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艾曲泊帕作为在中国上市的第一个口服TPO受体激动剂(TPO-RA),已经在国外临床应用十年,经过了多次大规模临床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随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杨仁池教授牵头的中国三期注册研究顺利完成,2018年艾曲泊帕顺利在国内上市,CCMTV临床频道血液科特邀杨仁池教授给我们解析一下艾曲泊帕上市2年以来国内真实世界应用进展。
CCMTV:艾曲泊帕在中国上市2年以来,您作为该项中国注册研究的leading PI,请您简单总结下,艾曲泊帕在中国上市2年以来的真实世界应用情况?
杨仁池教授:
1、艾曲泊帕是首个在中国上市获批ITP适应症的口服TPO受体激动剂,上市以来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艾曲泊帕也被中国ITP指南2020年版推荐为成人ITP患者二线治疗唯一A级推荐(Ia级证据)TPO受体激动剂,以及2019年更新版国际ITP工作组共识作为A级推荐。
2、而在真实世界研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药物说明书中推荐艾曲泊帕的起始剂量是25mg,所以国内的专家和同道不可避免得受到药物说明书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都觉得应该使用25mg/d剂量,而这恰恰是一个误区。对于出血性疾病来讲,尽快提升血小板防治致命性出血,应该保证这个药物在绝大多数患者可能起效的范围进行使用,国内和国际注册的多项临床试验均证实,艾曲泊帕50mg/d的剂量才能够让绝大多数患者快速有效提升血小板计数。
除此之外,艾曲泊帕的价格相对而言较为昂贵,考虑到患者的经济负担等,也存在起始剂量使用不足的问题。
CCMTV:您刚刚提到了艾曲泊帕剂量使用不足的问题,我们知道艾曲泊帕在国外上市近10年了,在国外有丰富的临床试验数据及真实世界研究,也请您简单带我们回顾下这些研究?
杨仁池教授: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报道,艾曲泊帕治疗ITP的有效率为59%~88%,起效时间1~2周,维持治疗可以长期保持血小板计数处于安全水平。用于慢性ITP的临床试验结果采用50mg/d剂量,以及起始12.5mg/d和25mg/d的剂量,其有效率50%~88%,其中50mg/d剂量可获得更高有效率。艾曲泊帕的长期研究(EXTEND 研究)的最终数据显示,应用艾曲泊帕1-2周即可观察到明显的血小板计数提升,有效率85.8%,并且有52%能够持续缓解,出血症状也有明显改善且安全性与安慰剂相当。在另外两项大宗临床试验中,RAISE3和REPEAT4试验中,均选用50mg/d的剂量。国外获批的临床试验大多以50mg/d作为起始剂量,其结果也充分证明了50mg/d对于ITP治疗效果更优。
CCMTV:放眼于国内,基于国外的临床数据及国内的真实世界情况,艾曲泊帕在中国临床实践应用中,应该如何在临床中做剂量调整使用?
杨仁池教授:
1、艾曲泊帕因为起效快,使用得当会使患者迅速提升血小板,但是在极少数病人因为提升过快,有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临床实践中推荐二线或后续治疗尽早使用艾曲泊帕50mg/d治疗,快速提升血小板,用药6个月以上血小板维持在>50x109/L,可以考虑降剂量治疗,但剂量调整时应做好评估,以防ITP复发。
2、而我们中国的三期注册研究结果表明,25mg/d作为起始剂量,达到的有效率不到1/3,大概仅在25%的患者中有效,这就意味着75%的患者依然暴露在出血风险中,而应用50mg/d的剂量会使有效率提升至70%以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剂量选择上不能单纯依照说明书,而应大胆选用50mg/d,以期达到使绝大多数患者尽快获得有效治疗。
3、需要减停药时也不是简单的从50mg/d减为25mg/d,在50mg/d有效的前提下,应当从50mg每周7天用药改为50mg每周6天,如果血小板计数仍能维持,则从每周6天改为每周5天,依此类推。减量时遵循减天数减间隔的原则,但如果出现血小板上升过快有血栓风险时,应立即停掉,预防血栓发生。
除此之外还应关注的重点问题是给药时机,因为艾曲泊帕能够与高价阳离子形成螯合影响生物利用度,因此我们推荐的是晚餐后4小时给药,能有效避免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尽可能发挥艾曲泊帕的最大疗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