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国外统计每年儿童TTP的发病率为4.8/105。儿童时期以急性ITP, 病程小于或等于6个月为主,ITP患儿常迁延数年花费高且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颅内出血,目前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ITP病因相关因素分析 1 、病毒感染 ITP患儿发病前1-3周常有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EB病毒、HHV 6及微小病毒等,其致病机制可能为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到血小板和巨核细胞上使其破坏增多;病毒可改变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使其抗原性发生改变形成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机体产生的抗病毒抗体通过分子模拟机制与血小板表而糖蛋白发生交叉反应使血小板受到损伤而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病毒感染后患者体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吞噬细胞的FC或Cab受体数目可增加受体的亲和力也可升高使血小板更易遭破坏;病毒可直接损伤巨核细胞:如CMV可以抑制巨核系祖细胞的体外集落形成而使血小板减少。
2、肺炎支原体mycoplasna MP感染 有研究表明ITP患儿67 8 MP抗体 IgM阳性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MP感染可能与ITP的发生有关。
3、细菌感染 有研究发现链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可见血小板相关抗体PA IgM升高可引发ITP疾病的发生;有资料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引发儿童ITP的原因之一。
4、药物介导的或药物依赖性ITP 目前认为下列药物与ITP的发生有关:利巴韦林、顺铂、肝素、奎宁、卡马西平、萘普生等。
5、疫苗相关性ITP 有研究表明约1 /3的ITP患儿发生于疫苗接种后2-8周,其临床及生物学发展类似于病毒或细菌的自然感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