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5-10%的妇女在妊娠期或围产期会出现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复杂,具体有以下4个方面。
1. 妊娠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
① 妊娠早起血小板减少。
妊娠早期的血小板减少常见于伴发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妊娠期IT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且血小板计数更低。
② 妊娠中期血小板减少
妊娠中期血小板减少,可以由ITP引起;如果血小板计数降低不是很明显,则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可能性较大;但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也没有特异性的检查来区分。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中75%都是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双胞胎或多胞胎时,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更容易发生。分娩后1-2个月,血小板计数会恢复正常。如果没有恢复正常,则需要考虑ITP或其他诊断。
③ 妊娠晚期血小板减少
妊娠晚期血小板减少主要由妊高症、先兆子痫等产科疾病并发症引起。如果有微血管溶血性贫血和肝功指标升高与先兆子痫,此时考虑是HELLP综合征。
④ 既往疾病
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蹄组织病,慢性再障等血液系统疾病,遗传学血小板减少等。
2.如何治疗?
①严密观察
对于血小板计数较低的妊娠妇女,在妊娠中晚期,应加强血常规的监测。只有在血小板计数低于20-30×10E9/L、有出血表现,或有创性操作或分娩时才需要给与治疗。自然生产时血小板计数高于30×10E9/L,剖腹产时血小板计数高于50×10E9/L,出血风险不大。
②药物治疗
首选的仍然是小剂量激素。而且更推荐每日口服强的松,而不是脉冲式地塞米松口服。因为口服强的松更不易通过胎盘,对新生儿影响较小。在妊娠早期口服激素可使新生儿唇腭裂的发生率轻度升高。如果在妊娠期长期口服激素有可能出现早产儿和妊娠期糖尿病。
对于需要治疗的妊娠期ITP,定期输注静脉丙种球蛋白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但是,缺点只有一个,太贵,疗效没有激素好。
山东齐鲁医院侯明教授研究发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对于妊娠期ITP患者安全、有效。
其他免疫抑制剂对于妊娠期妇女则更不适用。
③对于产科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到产科积极治疗产科疾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