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大家都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其在正常人血液中的计数为(100-300)×10^9个/L,一旦低于这个数字,血小板就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容易使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降低、出血不止等现象,称为“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主要的功能就是止血,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出血。所以,只要让患者血小板的数值提高到安全范围(血小板>30),就可以防止出血现象的出现,无需让血小板提升到正常范围。通俗来讲,血小板减少患者达到临床康复的效果就够了,再采用激素治疗也是弊大于利。只要患者没有出血及其他症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就可以了。 我们所讲的这个“60分”只是针对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对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需要做进一步的针对病因的治疗,希望大家搞清楚这个问题。 对于血小板低于10的患者,发生出血乃至脑出血的危险系数极高,因为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都会采用激素药物为主的冲击治疗,诉求短期内提高血小板数值。用药后患者血小板数值往往会很快提升,甚至升至正常范围,但此时的血小板数值并不稳定。尤其是激素类药物不能长期用,而减药过程中,血小板数值还会再次下降,甚至反弹加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