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个患者刚开始胳膊上出现红点,后来腿上出现淤青,去医院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期间,在医院服用促成血小板抗生素几天后,血小板升到正常范围,就回家治疗,吃了激素药,几天后,血小板减少复发,又去医院进行治疗。 我们说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紊乱引起的血小板的减少,血小板破坏过多,超过了骨髓代偿能力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以出血为主,慢性病例一般出血的症状不太严重,像皮肤的出血点、皮肤的瘀斑,或者口腔出血的情况。在疾病稳定的情况下,病人出现一次感冒或者拉肚子,或者旅游劳累回来以后出现血小板的下降,要尽量避免加重因素的诱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治疗过度的话,比如大剂量用药提升血小板数值,甚至长期用药维持血小板数值在正常范围,其实,这都是一种“假象”!有可能不但没有改善病情,反而可能会变为急变期的血小板减少。 大剂量的激素类药物能使血小板破坏减少,血小板量迅速提升,但这并不是肌体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的结果,而是肌体整个免疫系统被抑制的结果。 当药的药理作用时间过后,仍然破坏自身血小板,血小板量还会降下来。环孢菌素A、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也大致如此。 尤其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产生耐药性,对激素类药物,丙球等无效,病情转为慢性期,甚至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很多患者病情迁延不愈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情况都是有的。 因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急性期向慢性期的转变,也有过度治疗的关系,因此,专家要求患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用药时应严格遵医嘱,同时,避免大剂量长期口服激素治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