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出血是血小板减少患者最害怕的并发症,这一症状也是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危害。那么,你知道血小板低于多少,会出现自发性出血的风险呢? 人体血液里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它的寿命平均为8~12天,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就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如果严重了,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也可出血、还可出现月经血量多、血尿等。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血小板还有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 通常是由于身体所形成的抗体(有防护症,通常是由于身体所形成的抗体(有防护作用的生化物质)攻击自身的血小板所致。某些急性感染是造成这种病的根本原因,在短时间内输血太多(如在动大手术期间),或发生异常出血和凝血,都可能造成血小板减少。 这一点并非是创伤后的出血,而是自发性的身体自主出血,多表现在口鼻出血,月经期异常量大以及时间长、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等情况。 血小板是人体主要的凝血组成部分,必不可少,至关重要。人体血管中分布最广泛就是毛细血管,有时不小心划破皮肤就会流血,正常情况下不一会儿伤口就会自动愈合、结痂,但是一些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伤口却不易愈合。血小板正常范围是100~300×10^9/L,在低于20×10^9/L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自发性出血。 所以,各位血小板减少症病友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尽量不要磕碰到,避免外界的创伤性出血,定期随访观察。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提高血小板数值,进而恢复跟正常人一样的血小板抗凝聚作用,也能避免出血性风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