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血小板减少症,在血液科是非常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此病了解并不多。因此,发病初期很容易误诊,下面结合一则典型的病例,给大家讲解一下,感冒导致的儿童血小板减少症。 患者:乐乐 年龄:8岁 籍贯:河南南阳人 2015年12月份的一天,乐乐(化名)高烧不退,咳嗽,父母以为孩子感冒加重,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说是病毒性感冒。三天后,孩子退热,咳嗽症状减轻。 一周后,家人发现孩子小腿有很多出血点,以为只是过敏现象,但隔天发现皮肤出血点扩散,于是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结果血常规检查发现孩子血小板数值仅为22,医生告知家人,孩子患的是血小板减少症。 根据乐乐的病情,当地医院药物治疗的方法,一周后,血小板上升至72,半个月后,血小板数值恢复至正常参考范围。继续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并且定期复查监测血小板数值。 一个月后,乐乐再次感冒,发热,并伴有大面积下肢皮肤紫癜,红斑,父母赶紧将孩子送往医院治疗。检查发现孩子血小板仅为12,输血小板后症状缓解,随后采取激素类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十天后,血小板数值恢复正常,出院,回家继续口服激素药物巩固治疗。 回家后,孩子一切良好,但之后的用药过程中,孩子逐渐表现出一些现象,比如食量增加,满月脸,增重,浮肿等,乐乐父母咨询医生得知是激素类药物副作用所致。 孩子才8岁,担心乐乐受药物副作用影响身体成长和发育,打算减停激素,“另谋他路”,继续为孩子治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