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女儿一妞,2018年5月下旬发现血小板减少,当时三岁半。
第一阶段:掉血小板且5月和8月均会掉到个位到10几
5月24日,儿研所血常规血小板计数6(个位)。急诊治疗方案是丙球冲击。第二天早复查血常规血小板52,做了骨穿检查。
6月1日,血常规血小板数500,丙球效果
6月11日,骨穿报告正常,根据报告确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即ITP
6月28日,血常规血小板68,判断应为丙球代谢掉之后,血小板还是会走低
8月16日,入幼儿园体检血常规血小板数5,之后到儿研所复查血常规12.(不同机器或不同时间血小板10左右波动,应该也是存在的)
8月16日-8月17日,连续两天丙球冲击,2天各5瓶,共10瓶。血小板104步入正常值即出院
8月20日,入园体检,血小板216
第一阶段总结:发病时的症状没有任何鼻出血等,仅有磕碰的淤青和少量出血点
相对来说是血小板低耐受情况可以?
第二阶段:幼儿园生活
9月16日,血常规血小板数255
国庆节后,感觉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天气进入冬季,一个是幼儿园小班确实存在感冒和病毒的交叉感染。
10月14日,感冒咳嗽,带来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151,判断在掉
10月21日,血小板78,10月22日,血小板数75
10月24日,血小板110
10月27日,血小板160
10月31日,血小板211
10月总结:感冒/咳嗽间断,带来血小板数降低,但10月第二阶段让我稍作欣喜的是,摆脱了丙球干预下,控制住感冒咳嗽(用药也是围绕化痰和治疗咳嗽的药品),可自己恢复血小板数到正常值。即可以自己升血小板了!
11月24日,血小板93,血常规表现是,血小板数低,血小板压积低,其它血小板体积等正常,两个数据互为联动是知道逻辑关系的。
呈现淋巴细胞比例偏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偏低,不知道是不是代表病毒感染因素
11月30日,血小板107,血小板压积上升接近正常值,淋巴细胞比例,中性细胞比例等也在接近正常值。
12月7日,血小板54,同样症状,呼吸道咳嗽,有痰,嫣然医院内科医生也初步判断存在病毒感染
不去幼儿园,休息
12月10日,血小板90
周末准备再去检查,预计血小板应该会升高
第二阶段总结:10月-12月上旬,与第一阶段相比是血小板数可以稳定在50以上。
而幼儿园小班生活,必然带来的感冒和病毒交叉感染,造成血小板下降。
这种波动,无论是通过血常规的各项数据体现,还是咳嗽,鼻塞,感染等都体现的比较明显。
即,第二阶段是,感染感冒会影响血小板下降,注意控制和休息可以自己升血小板的状态中。
第二阶段症状,血小板波动,但无出血点等,仅在淘气磕碰中会有黄豆大小的淤青,程度低,恢复较快
目前4岁1个月,病程将近7个月了
以上内容记录详细但较为琐碎,请周医生和大家见谅。
同时,我想交流的一些问题是:
第一,病程问题
大于6个月心中确实有些焦虑,家长心态难免保持不稳。我们是否依然贯彻比较主张的“不必过于积极治疗,而是调整孩子的自身免疫”
我们目前能做到的是,能吃能睡精神好,勤锻炼,同时合生元益生菌偶尔吃吃,静待孩子长大自己搞定
第二,控制感冒感染之外的生活平衡
当时出院的嘱咐要积极控制感染和感冒
如果说用丙球等均不会改变孩子的病程,那这种较为反复的感染感冒,是不是会改变或拖延病程
因为在我们的意识中,孩子的这些入园生活必然带来这样的结果,如果没有ITP我们反而认为这种锻炼是对自身免疫系统的提升,病一下好一点?!还是说ITP下,这种感冒感染会频繁带来波动,只有坏处,没有任何锻炼的好处。如果得到各位专家和大家的解惑,我们会自己调理好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适合照顾孩子的好方案。
期待,在上幼儿园有感冒感染几率,不上幼儿园可以最大避免,这方面有经验/选择/纠结过的家长,可以多和我交流一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