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的遗传性疾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可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也可同时存在白细胞、红细胞的异常,和合并骨骼等畸形。这类病人,有的出血倾向并不明显,但部分病人可能发生严重出血而危及生命。 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血小板减少症,需要排除先天性和非特异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这些患儿极易被漏诊或误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从而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剂治疗。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有哪些特征呢? 1、出生后即出现血小板减少; 2、很长时间内血小板计数稳定,但可能受感染等因素的影响而波动; 3、密切的家族史:如父母、兄弟姐妹等有血小板减少史; 4、外周血涂片可见体积巨大或是体积减小的血小板; 5、对ITP常规治疗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等无反应。 分子学检查对诊断很重要,通过相关的基因突变分析,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部分患儿可以做出明确的诊断。但是,由于引起一种疾病的基因突变有许多种,某些基因突变又能引起多种疾病,虽然基因突变筛查能检测出多种突变,但能确定诊断的并不常见,事实上,很多基因异常改变没有临床意义。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1、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首要治疗是预防出血:避免应用任何损害血小板功能的药物,避免齿龈出血等。 2、许多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没有或仅轻度出血,因此仅在有出血表现时,或是外科手术、侵入性操作、生育时需要医学干预。 3、出血的治疗:主要是血小板输注。 4、近年来,口服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为某些疾病类型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如:MYH9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WAS等,起到止血作用。 5、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恢复正常巨核细胞的功能,到达治愈的目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