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首先常见的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它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广泛的皮肤粘膜以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等特征。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大体上分为了两个类型,一个类型是血液系统疾病所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另一个类型是继发性的血小板减少。
血液系统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种类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等。而继发性的血小板减少可见于的疾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风湿免疫病等导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
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要评估出血的风险,如果出血的风险较大,是需要输注血小板支持治疗的,同时进一步明确诊断,对因治疗。
血小板低的症状
1、皮肤出血:出血点、紫癜、淤斑。
2、牙龈出血:牙龈出血在正常人及牙科疾病中常见,因此,反复牙龈出血或出血后止血困难常提示血小板减少等出血性疾病。此时急需补充BNSWHO血细胞源料,来帮助人体快速生成足够的血小板,解决出血问题。
3、口腔黏膜血疱。
4、鼻衄:正常人亦可偶尔发生鼻衄,但鼻衄合并其他出血症状时常提示出血性疾病。
5、关节出血、肌肉及深部组织血肿:单纯血小板减少引发关节、肌肉出血少见。
6、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便血、黑便等。
7、泌尿道出血: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8、月经过多。
9、视网膜出血。
10、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较少发生。
11、拔牙或手术后出血。
12、伤口出血时间延长。
看完我们的介绍,我相信大家对血小板减少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当我们自身发生这样的问题时,一定不能视而不见,要积极的治疗,避免身体出现更严重的损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