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虽然不如感冒发烧肺炎那样常见,但是也是儿童血液系统疾病中容易被过度治疗的疾病之一了(仅次于白细胞低、粒细胞低、嗜酸性细胞高?哈……)
很多家长甚至医生一看到血小板低了就很害怕,其实不是所有的itp都需要治疗。无出血或仅有轻度出血(即仅有Ⅰ-Ⅱ级皮肤出血,如瘀点和瘀斑)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可随诊观察。
中到高度出血风险的孩子(比如口腔粘膜出血、牙龈出血,血小板小于30加上孩子非常爱运动且很难做到限制活动量或家长无法确保可以密切随访),建议初始治疗采用1-2种一线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IVIG(静脉丙球)。
重度出血的孩子(如胃肠道出血、肺出血、长时间重度鼻出血以及肌肉或关节出血、颅内出血)则需要除了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IVIG(静脉丙球)外,可能还要输注血小板。
也非常能理解爸爸妈妈对于出血这件事的害怕,但是因为恐慌而用药的例子我们见得太多了,承担药物风险的往往是孩子,更何况治疗itp的常用一线药物都不是普通药物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