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基本资料: 姓名:张xx 性别:男 年龄:12岁 藉贯:江苏
病史及主诉:
反复鼻衄伴皮肤瘀点七月之主诉就诊,七个月前患儿无明显原因和诱因发生鼻衄,次数较频,有时数日一次,量不多,同时皮肤出现散在瘀点或瘀斑,遍布全身。在当地医院查血象,血小板减少,给予对症处理无明显疗效,转徐州市医院进一步检查并诊治。骨髓检查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静脉注射,血小板上升但减量停药下降,疗效不稳定,转苏州医学院,口服、再障生血片,但血小板达不到正常水平,因寻至我院求中医治疗。
入医院: 父亲携患儿于2000年9月12日来我院门诊救治。 来门诊后体检:TPR BP正常,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无慢性病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皮肤无苍白、黄染,未见出血点,颈部、颌下淋巴结未触及,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正常,口唇及口腔粘膜粉红润,未见出血点,血泡及糜烂溃疡,咽不红,扁桃体不大。鼻通气好,未见血性分泌物,副鼻窦无压疼,双耳听力可,双乳突无压疼。颈软,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胸骨无压疼,心肺未见异常,腹㈠,脊柱四肢正常。
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象Hb:135g/L WBC:7.5×10^9/L PLT 74×10^9/L 骨髓涂片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细胞均见,中幼粒细胞占17.5%,有左移现象,红系增生活跃,各阶段细胞比例,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细胞全片找到298个,分类100个,其中原始巨核细胞7个,幼巨核细胞20个,颗粒巨核细胞72个,祼核巨核细胞1个,呈现成熟障碍,血小板少见,骨髓涂片检查意见: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诊断。血小板抗体检查:PAIgG 105.5ng/107PL(正常值<60ng/107 PL)PAIgA 8.3ng//107PL(正常值<12ng/107PL)PAIgG 31.5ng/107PL(正常值<40ng/107 PL=,检查结果PAIgG显著升高。
病情分析:
来院后我院专家对患者检查资料进行了分析,临床有反复出血表现,血小板减少,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成熟障碍,PAIgG显著升高,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诊断,属慢性型,巨核细胞增多型。慢性型病例,临床出血症状不重,血小板维持在中等水平,对任何治疗常无快速反应,常影响患者学习和就业,我们认为应加强对这类患者的临床研究,使他们尽快摆脱疾病的折磨,走出疾病的阴影,自立于健康人之中。 治疗及结果: 按照我院的治疗方案,治疗从2000年9月15日开始,当时血象Hb:135g/L WBC:7.5×10^9/L PLT:75×10^9/L,。 2001年2月5日近二个疗程用药,血小板上升到92×10^9/L,再经两周治疗血小板上升到122×10^9/L,其后血小板稳定在正常范围。 2007年4月8日随访时患者血象正常,身体健康。 讨论: 在临床上我院发现,血小板病在治疗初期血小板很难上升,但血小板稳定在一个低水平,到治疗中期血小板小幅上升,到近治愈阶段血小板大幅上升,这说明人体免疫状况的改善是逐步的,包括抗体的产生量,被覆抗体血小板量,血小板破坏量均在逐步改善后才能显现出临床治疗效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