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 症状 | C反应蛋白 | 血小板计数 | 白细胞计数5-12 x 10^9/L
 | 中性粒细胞计数 X 10^9/L | 中毒颗粒 | 血红蛋白 | 备注 | 
| 2019年3月11日 | 脸上有出血点   ,数量大致在15个左右,身上也有,大致在10个左右,精神还行 | 当时没有发烧,未检测 | 20 | 6.45 | 2.64 | 
 | 105  ↓(115-150g/L) | 皮肤科医生建议去专门的儿童医院检查 | 
| 2019年3月11日 | 同日晚上18:42去了温州附属第二儿童医院  初步诊断血小板减少症,收住抢救室用药,用了8支丙球蛋白,同步用药维C+止血敏针  分两天打完,精神还行 | 2.39mg/L | 14 | 6.98 | 2.764 | 阴性 | 108  ↓(110-160g/L) | 初步诊断血小板减少症 | 
| 2019年3月12日 | 0.7 | 39 | 3.35  ↓ | 0.971 | 阴性 | 95  ↓(110-160g/L) | 
 | 
| 2019年3月13日 | - | 118 | 3.43  ↓ | 0.847 | 阴性 | 96↓(110-160g/L) | 血小板恢复正常后转至住院部检查原因 | 
| 3.11-3.13急诊室 | 急诊谷丙转氨酶41 IU/L,总蛋白68.0 g/L 白蛋白 44.2g/L,球蛋白 23.8  g/L ,白蛋白/球蛋白 1.9 ,尿素氮 2.63mmol/L 凝血酶时间15.8秒 |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粒细胞减少症 | 
| 2019年3月13日 | 
 | 1.75 | 143 | 5.6 | 2.548 | 阴性 | 98 | 
 | 
| 2019年3月14日 | 
 | 《3.13 | 180 | 4.93 | 0.986 | 阴性 | 100 | 
 | 
| 2019年3月15日 | 
 | - | 242 | 5.51 | 1.818 | 阴性 | 98 | 
 | 
| 2019年3月18日 | 
 | - | 434 | 5.77 | - | 阴性 | 107 | 
 | 
| 温州附属第二儿童医院3.13----3.19 | 多次示血小板低 下,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成立,入院后EB病毒抗体、Torch排除相关病毒感染,ANA系列抗核抗体1:100(IIF法)弱阳性,抗核糖蛋白抗体(流式荧光法)  弱阳性,抗Ro-52抗体 阳性,抗线粒体M2抗体  阳性,补C3偏低,结合风湿免疫科会诊意见,结缔组织疾病一句不足,建议随访复查;骨髓常规示全片巨核细胞增多,以颗粒巨居多,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成立。ANC<1  x10^9/L 诊断‘粒细胞减少症’成立, 患儿血红蛋白低,MCV正常低限,骨髓铁染色示:外贴 +-~+; 内铁阳性率 4%  结合年龄和喂养时,诊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成立,入院后给予生血宝生血小板,3.15开始复方硫酸亚铁颗粒补铁等治疗,患儿无新发皮肤出血点,诊断明确,予今日出院带药,门诊定期复查。 | 骨碎片 1、取材、涂片、染色可
 2、涂片有核细胞增生活跃,G=30% E=16% G/E=1.88/1 ,比例降低
 3、粒系增生偏低,各阶段细胞可见,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可见
 4、红系增生一般,各期幼红细胞形态尚可,成熟红包大致正常
 5、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幼稚淋巴可见占2.5%,单核细胞大致正常,嗜血红细胞全片偶见
 6、全片共见巨核细胞100个以上,以颗粒巨为主,变性巨可见,血小板分布散在或呈小簇、量减少
 7、未见寄生虫及特殊细胞
 | 
| 
 | 
| 2019年4月7日 | 龙湾第一人民医院 | 
 | 124 | 5.55 | 1.36 | 阴性 | 105 | 常规复查 | 
| 2019年4月15日 | 4.15晚上3点多宝宝发烧,体温是38.5,用冰冰帖后直接带孩子去了附二 | 17.5 | 25 | 3.38 | 1.72 | 阴性 | 109 | 龙湾第一人民医院 | 
| 2019年4月15日 | 附二  最高39.2度,有打喷嚏,咳嗽,建议住抢救室,未住,次日挂门诊 | 13.78 | 24 | 3.2 | 2.016 | 阴性 | 97 | 维生素C针+酚磺乙胺针0.5*10)+10%葡萄糖针+葡萄糖氯化钠针+头孢曲松针+愈酚甲麻那敏糖浆+泰诺林  对乙酰胺基酚混悬滴剂 | 
| 2019年4月17日 | 附二 | 7.54 | 23 | 3.48 | 0.532 | 阴性 | 105 | 
 | 
| 2019年4月22日 | 附二 | 0.84 | 201 | 5.62 | 1.748 | 阴性 | 101 | 发烧好了一周后复查血常规 | 
| 2019年4月29日 | 附二 | 1.78 | 43 | 6.57 | 2.917 | 阴性 | 106 | 我记得好像是有拉肚子,但是不确定是不是有 | 
| 2019年5月2日 | 龙湾第一人民医院 | 5.74 | 28 | 6.43 | 2.76 | 阴性 | 112 | 
 | 
| 2019年5月3日 | 8点20左右  复查血常规 附二 | 5.32 | 22 | 4.83 | 1.773 | 阴性 | 109 | 医生建议住院,同时开了利可君片,好像也打了止血敏针和维C | 
| 2019年5月3日 | 15:00再次复查指尖血 附二 | 6.22 | 23 | 5.26 | 1.873 | 阴性 | 113 | 医生建议住院,同时开了利可君片,好像也打了止血敏针和维C | 
| 2019年5月4日 | 龙湾第一人民医院 | - | 21 | 5.03 | 1.84 | 阴性 | 112 | 期间有在吃生血宝合剂和利可君片 | 
| 2019年5月4日 | 附二 | 5.39 | 25 | 5.74 | 1.894 | 阴性 | 104 | 期间有在吃生血宝合剂和利可君片 | 
| 2019年5月6日 | 附二 | 4.66 | 25 | 4.28 | 1.614 | 阴性 | 114 | 期间有在吃生血宝合剂和利可君片 | 
| 2019年5月8日 | 附二  腹泻,有出血点,大便检测-白细胞类阳性 隐血 阳性 大便还原糖 弱阳性  其他正常  ,孩子大便稀 且有坏西红柿样粘稠状东西 布拉氏酵母菌散  口服2次/d | 4.81 | 37 | 5.59 | 2.588 | 阴性 | 116 | 期间有在吃生血宝合剂和利可君片 | 
| 2019年5月13日 | 附二  咳嗽,鼻涕,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医生开了愈酚甲麻那敏糖浆  雾化 3天 | 2.4 | 47 | 6.92 | 2.775 | 阴性 | 109 | 停吃利可君片,改服用生血宝和槐杞黄颗粒 | 
| 2019年5月20日 | 附二 | 0.97 | 89 | 7.56 | 2.706 | 阴性 | 114 | 停吃利可君片,改服用生血宝和槐杞黄颗粒 | 
| 2019年5月27日 | 附二 | ? | ? | ? | ? | ? | ? | 应该是往下掉了 | 
| 2019年6月3日 | 附二 | 1.18 | 28 | 5.8 | 2.047 | 阴性 | 111 | 服用生血宝和槐杞黄颗粒 | 
| 2019年6月4日 | 附二 | 1.33 | 29 | 6.62 | 2.185 | 阴性 | 115 | 服用生血宝和槐杞黄颗粒,加吃利可君片 | 
| 2019年6月5日 | 附二 | 1.22 | 26 | 6.22 | 2.223 | 阴性 | 118 | 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准备进行二线治疗方案TPO | 
| 2019年6月6日 | 北京儿童医院  脸上有出血点,无感冒发烧拉肚子 | 
 | 24 | 
 |  | 
 | 119 | 挂不到号,急诊不收,只能干等着, | 
| 2019年6月7日 | 北儿  除有出血点外无其他不良症状 | <8 | 17 | 5.73 | 2.23 | 
 | 122 | 办理住院 | 
| 6.7-6.11 | 北儿住院治疗检查,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马洁 | 
 | 168 | 6.18 | 3.74 | 
 | 102 | 住院期间感染了轮状病毒,给予蒙脱石散和液体盐 | 
| 北儿住院检查治疗 | 院方诊断:根据患儿起病急,全身皮肤出血点为主要表现,全身皮肤散步针尖大小出血点,未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肝脾及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外周血象仅示血小板一系减低,白细胞及色素大致正常,骨穿提示巨核细胞不少,且免疫治疗有效,故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用药:丙球蛋白3支(多少g的不清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6mg/d/kg)    共计4天,血小板升至168后出院,出院时感染有轮状病毒,未开激素口服药;开有蒙脱石散+钙剂(袋装)
 | 出院后7-11北儿复诊,不建议过度治疗 | 
| 2019年6月14日 | 附二,轮状病毒无减轻症状,持续每天五六次,蛋花状,无出血点 | 
 |  | 
 |  | 
 |  | 布拉氏酵母菌散+葡萄糖酸锌颗粒 | 
| 2019年6月17日 | 附二 | 6.03 | 125 | 9.49 | 2.591 | 
 | 121 | 北儿出院后就每天半袋补钙的,蒙脱石散和治拉肚子的,生血宝和槐杞黄停用 | 
| 2019年6月21日 | 滨海医院 | 0.5 | 38 | 7.62 | 3.7 | 
 | 115 | 宝宝身上有出血点,拉肚子好了 | 
| 2019年6月21日 | 附二 | 1.05 | 34 | 8.08 | 3.297 | 
 | 101 | 宝宝身上有出血点,拉肚子好了 | 
| 2019年6月22日 | 滨海医院 | - | 32 | 6.88 | 3.1 | 
 | 101 | 宝宝身上有出血点,拉肚子好了 | 
| 2019年6月24日 | 附二,急诊收住  一支丙球蛋白2.5g+维C+止血敏针(细菌性肠炎+口炎+血小板减少症) | 3.47 | 11 | 5.37 | 2.374 | 
 | 104 | 宝宝身上有出血点,伴随有轻度大便稀,有红色粘稠状物体,咽充血,上颚有一颗由溃疡变成的血泡,口腔有溃疡,急诊乳酸脱氢酶621(313-618),消化科医生开了布拉氏和头孢克肟颗粒,急诊医生叫先吃酵母菌,头孢克肟颗粒未吃 | 
| 2019年6月25日 | 附二 | 1.22 | 39 | 5.03 | 2.264 | 
 | 106 | 急诊住院一晚用药后大便已恢复条状,稍黄,略干,小便量少,次数少 | 
| 2019年6月27日 | 龙湾第一人民医院 | - | 49 | 5.43 | 2.39 | 
 | 104 | 用药后大便稍干,条状;食欲不良,小便少, | 
| 2019年6月29日 | 龙湾第一人民医院 | - | 60 | 5.11 | 2.15 | 
 | 103 | 又出现了大便稀,有粘稠状稍红色物体,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和头孢克肟颗粒 | 
| 2019年7月1日 | 龙湾第一人民医院 | - | 31 | 6.16 | 3.03 | 
 | 109 | 大便稍微正常一点,略干,有点黄 | 
| 2019年7月3日 | 龙湾第一人民医院 | - | 26 | 5.08 | 1.99 | 
 | 108 | 除脸上,脖子和肚皮上有少许出血点外其他正常,大便少干,黄,条状 | 
| 2019年7月8日 | 温州附二 | - | 20 | 
 |  | 
 |  | 
 | 
| 2019年7月11日 | 温州附二 | 38.3 | 7 | 
 |  | 
 |  | 附二住院一日,当日丙球1支,11号又打了一支  并 予以止血敏针和维C以及头孢3天,查血小板76之后去了北儿,因为发烧,c反应蛋白高 错过了北儿出院一月后的复诊 | 
| 2019年7月17日 | 北儿 | - | - | - | - | - | - | 北儿进行第二轮地塞米松,回家后吃了一盒金属叶止血合剂 | 
| 2019年7月27日 | 龙湾第一人民医院 | - | 40 | - | - | - | - | 孩子一切正常除出血点外无感染感冒发烧 | 
| 2019年8月2日 | 温州附二 | 0.2 | 36 | 5.89 | 2.676 | - | 117 | 
 | 
| 2019年8月9日 | 温州附二 | - | 29 | - | - | - | 113 | 准备回家观察的时候脚上就一会功夫长了好多出血点,又返回医院医生开了两支丙球点滴 | 
| 2019年8月14日 | 北儿 | 
 |  | 
 |  | 
 |  | 
 | 
|  | 
 |  | 
 |  | 
 |  | 
 |  | 
| 疑问??? | 一、7月份做了基因检测,结果应该出来了,问下医生看看结果怎么样二、确定一下是不是ITP
 三、孩子ITP 这个病是不是疫苗引起的,因为宝宝首次发病和打疫苗的日期很接近,且没打疫苗前一切正常,孩子身体很好 (记得带上打疫苗的本本)
 四、孩子怎么样的算是过度治疗?宝宝三月份出院后口服 生血宝合剂 1个多月,槐杞黄颗粒 2周,利克君片 2盒,铁剂  一个月
 
 五、北儿已经用了2轮地塞米松,激素到底有没有用 不明确,因为第一次激素时有跟3支丙球一起用,第二次激素一周内有用过2支丙球,激素治疗后是不
 
 是只补充钙就行
 
 六、确诊ITP满打满算从1月份发现出血点至今已7月有余, 温州医生说半年内没有好的算慢性的,慢性的一般病程持续多久,慢性的和急性的区别是啥
 
 七、像我家孩子这样,反反复复升掉升掉的情况多不多,严重吗,需要怎样的治疗方案;另一个就是孩子肠胃不太好,容易拉稀(也不是很稀,正常的时候是条状的大便,拉的时候就有点粘稠状的东西在里面),后续该怎样治疗或者是建议
 八、湿性出血定义?应急措施, 板低于多少的时候需要药物干预,或者是哪种症状需要特别注意
 九、路途太远,后续该如何复诊,金薯叶止血合剂这个药能不能长期服用,这个药好像对我家孩子有效果,最起码稳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