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任重道远,中医or西医?
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没有必要分高低、论长短。治疗某种疾病,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化为原则。特别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单打独斗”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人类健康的星空,需要中西医联手点亮。
——人民日报
这段话让我们看到中医与西医相互借鉴,在治疗血液病领域中的前景及显著优势。
目前西医治疗血小板减少主要是依靠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比如强的松,肾上腺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等,严重时则进行血小板的输注治疗或进行脾脏切除手术;一般情况下,药物治疗能使血小板数上升,但减药或停药后,一般又会下降,需长期服用。但是长期的服用激素类的药物,副作用大,对人体是有很大的损伤,或者是可引发其他的病症。而脾脏切除手术虽可使50%—60%的患者得到缓解,但费用高昂,且患者痛苦极大。
而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症的病机在于热毒入血,迫血妄行;热毒伤肝,肝不藏血,血溢脉外而出血。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能化血,肾虚则精血无以化生,故血小板减少。脾主统血,脾气亏损则血不循经而外溢。肝藏血,主疏泻,肝郁化火,则迫血妄行;气机不畅,肝气郁结,气滞紫斑;肝虚而致藏血失职也可致出血。中医辨证用药,可以更好的为患者调节自身免疫机能,让病情尽快好转,降低其危害。
西医治疗血小板减少,其特点是见效快,短时期内血小板即能提高,但是一方面费用较高,治标不治本,另一方面,容易反复,病情不稳定。而传统中医多用内服中药汤剂,起效慢,局限性也大。
对此,专家建议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扬长避短,标本兼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