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临床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血液疾病,但导致血小板增多的原因还有很多,在对疾病的鉴别诊断过程中,难度较大。 湖南石先生: 我血小板一直都偏高,之前没有任何表现,最近到医院体检,医生建议我做骨穿,结果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会不会误诊了?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但这种疾病不是良性病,随诊病情的发展,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控制,其恶化成骨髓纤维化,白血病等重疾的可能性很高。 因此,为了确保血小板增多症不被误诊,以下检查项目不可少: 出、凝血试验: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则消耗时间缩短,血块退缩不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活酶生成障碍。血小板粘附功能及肾上腺素和ADP诱导的聚集功能均降低,但对胶原聚集反应一般正常。 血象: 血小板计数多在100万~300万/mm3,最高达2000万/mm3。血片中血小板聚集成堆、大小不一,有巨大畸形变,偶也见到巨核细胞碎片及裸核。白细胞数可正常或增高,多在1万~3万/mm3,一般不超过5万/mm3,分类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偶见幼粒细胞。30%的患者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形态大小不一,呈多染性,也可出现豪-胶小体及嗜碱性点彩。少数病人有反复出血而导致低色素性贫血。 骨髓象: 有核细胞尤其是巨核细胞显著增生,原及幼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聚集成堆。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活性增加,是常见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辅助检查项目之一。 其他辅助检查: 染色体检查有21号长臂缺失(21q-),也有报告21号染色体长臂大小不一的变异。血清酸性磷酸酶、钾、钙、磷、乳酸脱氢酶及尿酸含量测定均增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