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可以说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最为惧怕的疾病并发症风险就是出血,这也是诠释了此病的主要危害。那么,当血小板低于多少,才会有严重自发性内出血的风险呢?
血小板是在1882年被一名意大利医师J.B.比佐泽罗首次发现,血小板与红细胞不同,它是一种细胞碎片,形状不规则,寿命只一般是7~14天,主要功能是: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 血小板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进入血循环后约1/3储存在脾脏内,衰老、消耗后就会进入肝脾进行清除。当发生创伤后,血小板会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然后促进血凝形成坚实的止血栓,阻止血液中物质流出血管。 说说人体血小板,为什么数值低下会自发性出血? 部分的血小板减少症是有严重的出血表现的,这一点并非是创伤后的出血,而是自发性的身体自主出血,多表现在口鼻出血,月经期异常量大以及时间长、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等情况。 血小板是人体主要的凝血组成部分,必不可少,至关重要。人体血管中分布最广泛就是毛细血管,有时不小心划破皮肤就会流血,正常情况下不一会儿伤口就会自动愈合、结痂,但是一些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伤口却不易愈合。这是因为在机体产生创口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血小板进行填补。血小板正常范围是100~300×10^9/L,在低于20×10^9/L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自发性出血。 所以,各位血小板减少症病友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尽量不要磕碰到,避免外界的创伤性出血,定期随访观察。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提高血小板数值,进而恢复跟正常人一样的血小板抗凝聚作用,也能避免出血性风险。 而对于那些数值在七八十左右的患者,随访观察不可少,也可以进行防护治疗,尽快恢复数值在正常范围。数值高于60虽无内出血风险,但也要警惕血小板急骤下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