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在临床上对于血小板减少症常见为多种因素导致,一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二是药源性血小板减少,三是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四是妊娠血小板减少。其中ITP约占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5%,虽较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少见,但仍是妊娠早、中期单纯血小板减少的最常见原因。 关于妊娠合并板低的孕期检测与治疗指导建议: 关于监护: 对妊娠合并ITP的孕妇应进行严格的产前监护,动态观察血小板变化,积极治疗合并症及并发症。一般认为,对于血小板计数<30×109 plt="">50×109/L,剖宫产>80×109/L;接受脊髓麻醉者>75×109/L。 关于治疗: 糖皮质激素和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是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一线治疗。治疗方案应结合患者孕周及其他合并症综合考虑。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妊娠合并 ITP的首选药物,不过孕早期应用可能造成胎儿的畸形,且长期应用可造成药物依赖,为此对于使用时期要求比较高,主张在分娩前后或者孕晚期症状严重时进行短期内使用。 短疗程、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母婴来说是相对安全的,但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在激素治疗无效或副反应明显,需要快速提升血小板时可应用IVIg治疗。 因脾切除术为创伤性操作,仅在病情危急时考虑。促血小板生成类药物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来评估其对孕妇及胎儿的安全性,故不做推荐。 利妥昔单抗对孕妇患者有效但会延迟胎儿B细胞成熟。其他治疗药物,如达那唑、环磷酰胺和长春碱类有潜在致畸作用,应避免使用。 对于对方治疗药物存在风险性的问题,想要避免与预防,建议接受相对性安全的中西结合治疗。 如若存在自身抗血小板抗体(IgG)可经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因此典型ITP孕妇,可引起围产儿被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婴儿有发生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潜在风险,但目前还没有方法可以预知胎儿血小板减少症。因此对于孕期血小板减少还是建议斟酌治疗,虽然临床上有成功生育ITP患者,但毕竟不是多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