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血小板减少是白血病吗?
不能说血小板减少就是白血病,因为血小板减少有多种原因,白血病只是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原因之一同时,这两种疾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叫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产生了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了血小板过度破坏,引起血小板数量的减少,病人出现了皮肤黏膜的出血点、瘀斑等一系列出血的症状。而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由于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导致了正常造血功能遭到破坏,病人出现贫血、感染、出血等一系列的症状。并且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需要激素治疗,而白血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化疗,还有骨髓移植治疗。
发现血小板减少怎么办?在血常规检查中,血小板(PLT)计数低于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常见病症,如果血小板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各种出血的症状,同时,血小板减少也是某些严重疾病的信号,因此,血小板减少哪怕是轻度的也不能小视。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应该找专科医生查明病因,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很多原因可导致血小板减少,有些是其他疾病的伴随表现,常见的有:白血病、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由于骨髓病变导致血小板再生受到抑制所致。风湿类疾病可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人体内约三分之一的血小板贮存于脾脏,如果由于其他原因导致脾脏肿大,则血小板可能很多被阻留于脾脏,以致血循环里血小板数减少。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也可致血小板减少,如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以上情况患者病情多较复杂,而非单一血小板减少,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当然血小板减少严重而出血者还可输血小板防止出血。特别是白血病及感染应该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危及生命。 如果是单纯血小板减少,之前用过某些药物或者在其他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的,这就要考虑是否是由于药物导致的。常见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消炎痛、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利福平、红霉素、异烟肼、氯噻嗪、肝素等,由于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很多,出现以上情况可阅读所使用药物的说明书,看是否有血小板减少这一副作用,如果有发生就应该考虑,一般停药1-7天后血小板会回升。 初次出现的无明显诱因的单纯血小板减少,或长期慢性单纯血小板减少,伴有皮肤青紫的,可能就是所谓“特发性”,或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虽然公认与免疫有关,但具体原因仍不清楚,成人ITP体内多有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及成熟障碍,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如果能排外以上明确的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就可诊断为ITP。初期一般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果效果差则可考虑达那唑或免疫抑制剂如长春新碱、硫唑嘌呤、美罗华等,也可考虑促血小板生成素。中医中药也可起到较好的疗效,一般采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法。部分患者可切脾治疗。大剂免疫球蛋白及输注单采血小板可用于短暂提升血小板,度过危险期。一般来说,血小板计数大于30×10^9/L可观察而不必积极治疗。
那么血小板减少究竟是不是属于血液病呢? 什么是血液病?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的特征的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属于血液病的范畴的,因为这种疾病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机体里面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因为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凝血和止血的作用,如果没有他的存在,我们的学业将止不住。所以血小板性紫癜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提高我们机体里血小板的数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