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儿子今年3岁3个月,男孩,体重20kg。
2014年10月1因发热在安徽医科大学附院就诊,发现血小板17,口腔和脖子附近有较小的出血点,发热前咳嗽有一周左右,随后住院治疗,给予静脉注射,头孢,利巴韦林,琥珀氢考(每天190mg)和VC,免疫十项等检查无异常,诊断为疱疹性咽夹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五天血小板升至132,出院。
由于对此病认识不够,出院后未做任何治疗,10月11日检查血小板跌至44,10月12日去省立医院就诊,检查血小板13,医生建议住院,静脉注射:甲强龙(每天400ml)、奥美拉锉、VC、喜炎平,13日做骨穿检查显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少,医生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5日停止静脉注射并复查血常规,血小板82,16日起改口服强的松:每日6片、3次服用,以及钙片、磷酸铝凝胶,19日复查血小板43,出院,加服升血小板胶囊,准备明天复查。
现在家人心急如焚,难受中……为什么医院检查的都不同呢?一个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个免疫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