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TP是特发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简称,也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的疾病。主要是一组由于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已广泛的皮肤黏膜以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成熟发育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患者,好发于儿童,而慢性型好发于成年人。病因至今未明完全明确,常见的原因可能有感染或者是免疫的因素。急性型的患者出血症状重,慢性型患者的出血症状比较轻。常见的为皮肤黏膜的出血、紫癜、瘀斑等。另外,还可以形成血疱、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治疗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ITP的常见症状:
急性型ITP 发病前1-2周多有感染史,临床出血表现重,除有皮肤、粘膜出血外,还有内脏出血。但80%以上病例可自行缓解。
慢性型ITP 起病急袭,多数出血较轻,但可因感染而突然加重,女性可出现长期月经过多,患者可有与出血程度一致的贫血,少数可伴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称Evans综合征。其病程常呈反复发作,甚至迁延数年,未见有自行缓解者。
ITP治疗与护理。
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性期用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治疗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CsA等;对危重患者可输血小板;对于内科各种疗法均无效的病人可行脾脏切除术和中医治疗。治疗原则是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血小板要处安全水平,不服用影响血小板的药物,防护外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