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近些年来因误吃“假中药”而导致病情加重的血液病病友事例并不少,何为“假中药”?则是药材虚假的无药性的中药。但根据随访发现,发生在病友口中受骗的“假中药” 多是惨了激素成分的中药。 山东的一位患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程到现在3年多了,通过长达两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把孩子的血小板稳定在了八十多,其患儿母亲不满足,认为血小板低总是隐患,其实这种想法是没错的,错就在于带孩子看错了医,吃错了药。 该患儿母亲姓吴,吴妈妈因忧虑孩子的病情,了解到某诊所,带孩子就医,医生很厚道的没给开西药,苦口婆心的说:“孩子血小板八十多不需要再吃激素,在我这儿吃两幅中药就好了。” 吴妈妈听后开心不已,拿了医生开的药回家就给孩子吃上,一周后复查血常规血小板竟然升到了一百二十多,这可把人高兴坏了,深信不疑此中药的“药效”。 吃了药有十几天,孩子的脸颊就鼓了起来,吴妈妈还未认识到缘由,只觉得是孩子长胖了。时间过的很快,两个半月后中药吃完带孩子去复查发现血小板只有四十多???吴妈妈很疑惑,打电话咨询医生,医生话语东躲西藏,不给解答孩子血小板再次低下的原因,只说是孩子生活不注意。 吴妈妈愤怒不已,可药已吃完,药渣又没保留,并且又没有证据,孩子是她照顾的,生活作息饮食规不规律,合理不合理最清楚,这名所谓的“医生”根本就是逃避责任。 吴妈妈之后在通过病友会群体的相互了解,发现自家孩子的病情多半是吃了类激素中药,才发生了数值又再次波动的情况,直说后悔不已。 可怜的是患儿,血小板又徘徊在四十多,处于需要干预治疗的范围,掉坑回到解放前。 其实像吴妈妈这样的事例并不少,那么要如何辨别自己吃的中药是否掺了激素成分? 一是查清楚药物成分,比较复杂麻烦。二是可以自我判定,看吃中药后是否存在一些激素的副作用反应,像上文吴妈妈家孩子,吃了半个月掺了激素的中药,就发现脸发胖等外表变化。当然如果要从根本上杜绝,还是需要血液病友们选择正规医院,不要去一些小诊所,无医疗水平以及病友口碑的“医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