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见习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如今家长的安全意识越来越高,孩子接种疫苗之后稍有不适就非常的紧张。专家介绍,并非所有的不适都是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
一类二类疫苗是否必须全接种
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其中一类疫苗是由国家支付费用,二类疫苗需要自费接种。有的家长以为一类疫苗既然是国家给买单,肯定在防病上更加重要。而二类是自愿选择,国家不出钱,可能这类疾病也不大受重视,因此可以不给孩子接种。
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免科章星辉主管医师指出,这种观点完全是错误的。二类疫苗在防病重要性上并非是“二等”,有的二类疫苗预防的疾病虽然未必致命,但传播速度非常快,家长最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孩子的生长环境及身体状况等因素考虑是否要给孩子接种二类疫苗。据章星辉主管医师介绍,去年我市0—7岁全部适龄儿童(包括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的儿童)的免疫规划一类疫苗的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共137361人接种疫苗。
并非所有疫苗不良反应都是危险的
在疫苗防病成效的面前,不可否认,疫苗事故偶然会发生。对此,章星辉表示,预防接种确实会有不良反应,其发生主要取决于疫苗的本质因素与受种者的个体因素。其中,受种者个体因素主要包括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等。章星辉提醒,家长一定要如实告诉接种医生宝宝健康状况。如宝宝患病史,有无食物和药物的过敏史,上次接种同种疫苗后的反应情况现在是否有发热或出疹、拉肚子等,以便医生判断是否给宝宝接种疫苗等情况。
并非所有疫苗不良反应都是危险的。章星辉说,疫苗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处理方法也有区别。“如果出现低烧、接种部位红肿、疼痛、发痒,这是注射疫苗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但是,如宝宝出现一些严重的反应症状,有高烧、全身皮疹等异常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将情况告知预防接种单位。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等反应,则属于异常反应,不过其发生几率很低,多数疫苗的不良反应率在几百万分之一。”
接种前后注意事项要先了解
接种疫苗的时间、接种者的身体条件、有何禁忌症等,都对疫苗的功效以及接种后可能产生的不适反应有着影响。因此,接种疫苗前一定要仔细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是否适合接种,特别是年轻父母,要了解孩子对即将接种的疫苗是否有禁忌症及有哪些禁忌症。
章星辉提醒家长,疫苗接种前必须带上预防接种证;接种前给孩子换上柔软宽大的内衣,以免在挽袖子接种疫苗时摩擦接种部位的皮肤;接种前应让孩子吃好、休息好,防止出现因饥饿和过度疲劳而发生的晕针现象。
接种疫苗后,不要急着回家,要在预防接种门诊观察30分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后再离开接种场所。家长要注意保证孩子打针部位的清洁,以免发生感染。小孩子好动,接种疫苗之后不要让孩子剧烈运动,要多喝水,充分休息。回家后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反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