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是怎么回事?正常情况下,血小板体积应该是在一个正常区间值的。如果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想必有一些原因导致的。那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是怎么回事?
1、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的范围正常值是在100000—300000左右,但是很多情况可以因起的有生理性的正常人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
人在某种炎性因素作用下的炎性反应可导致血小板的升高,而其他值均正常。正常的血小板含量为100-300*10^9/L。略高于正常值的人,如果其他值正常及没有症状,一般不会有问题。
2、血小板增多症的主要症状
本病起病缓慢。表现多一致。轻者除疲劳。乏力外。无其他症状。偶尔发现血小板增多或脾大面被确诊。80%患者有出血或血栓生成。其中胃肠道及鼻出血较常见。皮肤。粘膜瘀点斑则少见。
国内报道1/3患者有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多见于肢体。表现为手足发麻。紫绀。趾溃疡及坏疽。颈内或其他内脏部位动脉也可发生血栓形成。
3、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临床意义
3.1、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致使血小板减少时,MPV减少;血小板在周围血液中破坏增多而减少时,MPV增大;血小板分布异常致血小板减少时,MPV正常。
3.2、MPV增大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症: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MPV与PLT同时持续下降;造血功能抑制越严重,MPV越小;当造血功能恢复时,MPV增大常先于PLT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