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儿童肠壁薄、血管丰富,发生过敏性紫癜后,容易出现肠壁水肿,渗出及出血现象。肠壁出血形成的刺激可致肠蠕动亢进,引起肠壁痉挛而出现腹痛。如果腹痛症状突出,或腹痛症状出现早而皮肤紫癜出现迟,这种类型的过敏性紫癜称为腹型紫癜。
家长应及时发现腹性紫癜以便及早治疗,当儿童在感冒后的1~2周出现原因不明的腹痛等症状时,家长应注意观察有无以下特征性改变,以便及时发现腹型紫癜:
腹痛部位不固定,大多徘徊在下腹部或脐周,轻者为持续性钝痛,重者为阵发性绞痛,夜间疼痛加重。
腹痛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出现血便,但通常无发热等感染迹象。
仔细检查四肢,看有无对称性的皮肤淤点、出血性皮疹及淤斑,并询问孩子有无关节痛相伴随,以便寻找能够支持腹型紫癜的依据。
如果患儿的腹痛具有上述几个特点,就应考虑腹型紫癜的可能,及时送孩子去医院检查诊断。一旦确诊,早期给予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预后较好,患儿病情可得到迅速控制。
腹型紫癜作为过敏性紫癜的一种,危害着实不小,所以即便是患儿痊愈,也需要注意加强预防环节,避免再次复发。做好御寒保暖工作,防止感冒反复发生而成为过敏性紫癜的诱因。对因某种食物或药物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紫癜,应尽可能避免让患儿再次接触该类食物及药物,降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
| |
 | |  |